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在信仰與愛情之間

Beno Le’Bena/In Between 在信仰與愛情之間 滿田彌生 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這部紀錄片一開始男主角走進來時,從他的特殊髮型,就能看出他是極端正統猶太教(ultra-Orthodox)的信徒。這是部描繪男主角Amit與他的妻子Dana的生活和他們之間衝突的影片。 按照Dana的說法,不像別人漸進式的接受新的宗教,Amit幾乎是一瞬之間就成為極端正統派信徒。而且還是猶太教最保守的一支。因為Amit需要保持「乾淨」(purity),所以當Amit成為信徒之後,Dana經常被檢視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他們用的詞彙、穿著、或房間佈置等都需要符合Amit所要求的標準。Dana有時候拿一些Amit堅持的事物開玩笑,試圖讓氣氛不那麼緊張,也與Amit教友們和樂融融的聊天,看得出來已經盡力配合。不過,為了Amit的信仰,他們還是得搬到「較宗教」的社區,小孩也要轉到教派的學校,Dana的耐心似乎已到極限了。 和「他者」生活在一起,本來就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很…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魯笠

邱韻芳 國立暨南大學原鄉發展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專班/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出外的東港人,過年沒回家沒關係,但是迎王的時候,他一定要回來……有人問我說,你們東港人足奇怪,為了迎王,工作都不要,還要花那麼多錢,到底是為了什麼?」 紀錄片一開始,旁白的提問帶出了這樣的主旋律,究竟迎王/燒王船這個名聞全國的儀式對於在地東港人的意義是什麼,而整部片可以說就是在回答這個問題。因此,儘管長達八天七夜的迎王祭典有著非常繁複、細緻的科儀,導演並未著力在此,而是將鏡頭聚焦在這個信仰與當地人的關係之上,並透過對祭典過程中四個關鍵人物的細緻描繪,令觀者深刻地感受到信仰對於在地居民的強大作用力。 在片中四個主要角色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總理祭典事宜的東港東隆宮典務科科長有明伯,以及旅居台北的轎班班頭振勳。有明伯的父親也曾任典務科長一職,從小跟著爸爸到廟裡,而後接下這個職位和拜拜的傳統,2009這一年的迎王遇上了莫拉克風災,有明伯的兒子又在回鄉旅途中意外死亡,但他始終堅毅地守在崗位上,面對颱風帶來的巨大威脅,深…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難產的社頭:一個花腰傣社區的信仰與文化變遷

何翠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副研究員 《難產的社頭》是一部很好看的片子。整體而言它呈現了2014年9月中國雲南元江花腰傣大檳榔園寨子靈選社頭傳統延續上的困難與人們的焦慮、無奈;以及當代國家發展脈絡下如何維持國家村委會體系與傳統社頭體系間併行合作的深層矛盾。 傳統花腰傣社區有四人組的社頭,負責管「靈」,維持社區的秩序,讓社區的人畜與生產平安順遂。社頭產生方式是在社靈聚集的寨心廣場中公開比秤各家戶拿來放米衣服的重量變化產生。社靈喜歡誰做社頭,就會去拉那家人的衣服,因此那家衣服在第二輪秤重時就會增加。大檳榔園寨負責為全村攆去惡靈的「攆寨社頭」不願繼續做,要求更換。從九月五日晚代表社區的「管寨巫師」召喚社靈來到社中,九月六日到九日二次秤衣選中的家戶都有各自不願擔任的理由推脫,社頭難產。村長說出取消社頭的氣話,其他社頭與社區祭儀專家都說不可,有人開始提出全寨輪流做、抽籤決定或是設法留住原來那位社頭的方案。但大家也心知肚明無法再用傳統秤衣儀式來選擇社頭了,因此採取由村委會召開全村大會的方式來解決。十三日大會最…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愛恨交織之地

重返愛恨交織之地 薛常慧 南臺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所專技助理教授 如果有機會看見殺死親生母親的兇手,你會有什麼反應?有可能寬恕他嗎? 《愛恨交織之地》(A Place for Everyone)這部紀錄片,透過新世代的視野,帶領大家重返1994年盧安達種族屠殺慘案的現場,探討兩個世代以來,如何面對這個歷史的傷痛。 1994年4月6日至7月中旬間,黑暗的一百天期間,由胡圖族(Hutu)組成的政府,鼓吹對圖西族(Tutsi)展開種族清洗式的屠殺,鄰人、朋友甚或夫妻間彼此相殘,估計近百萬人被殺,二十年後,歷經當年浩劫的兩族人,如何繼續共同生存在一起?富含人文關懷視野的兩位導演:安格魯(Angelos Rallis)與漢斯(Hans Ulrich Gößl),以沈靜無旁白的手法,讓觀眾一同經歷這場驚心動魄的返鄉之旅。 片中女主角班娜特.杜莎蓓(Benoite Dusabe)與族人返回出生的故鄉梅望度(Mwendo),屠殺事件發生後,她第一次回到這裡,當時她年僅五歲和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