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回顧專題

從第一屆影展起,每屆影展都會介紹一位優秀的民族誌紀錄片導演,此次將介紹享譽國際著名的美國導演 Robert Gardner 的經典之作《死鳥》。另外尚有日本學者宮本延人先生在 1936 年在賽夏族大隘村拍攝矮人祭影片。這些十六釐米影片隱沒數十年,近期才從台大人類學系的庫存資料中尋獲,並與電影資料館合作,轉拷為數位錄影帶保存,極其珍貴。 50 年之後,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胡台麗於 1984 年攝製了台灣第一部彩色有聲的完整民族誌紀錄片,與宮本延人早年的影片相呼應。

a3

矮人祭之歌

本片為 1986 年賽夏族北祭團於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舉行的十年大祭之紀錄。以十五首如史詩般形式完整的矮人祭歌片段為貫串,呈現矮人祭的意義,以及賽夏族人在面對內外生存危機時,在尋求族群團結和諧與文化存續發展方面所作的努力。

a2

巴斯達隘:1936 年的賽夏祭典

1936 年,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講座」教授移川子之藏,率領助手宮本延人,到達新竹五指山區的大隘社祭場,調查賽夏族人舉行的祭典 Pas-taai (巴斯達隘,矮靈祭)。他們帶著攝影機,生動地紀錄下延續數天的大規模祭祀活動。

a1

死鳥

本片靈感來自新幾內亞高地達尼族的一則關於鳥、蛇之間比賽的死亡神話:如果人可以變成鳥,人便會死;如果變成蛇,就會蛻下皮囊得到永生。結果鳥贏得比賽。自此之後,凡人必會死,就像鳥會死去一般。

2007 導演專題

Victor Masayesva是美國籍的原住民導演兼攝影師,他被大家廣泛認知為美國霍皮族(Hopi)獨立影片的先驅,不論就導演或製片的角色或原住民影片的實驗性風格與作品的多樣性,皆有極為傑出的表現。台灣部分則介紹著名的獨立製片導演Mayaw Biho馬躍比吼(Pangcah邦乍族),他以第一民族的觀點為這群社會上的弱勢族人發聲。近年來Mayaw Biho亦開始將觸角伸向賽夏族、布農族、達悟族和外省族群,希望影像能發揮感動人心的力量,讓社會大眾能多關心生存在社會邊緣的弱勢族群。

b4

親愛的米酒 妳被我打敗了

花蓮 Makutaay 部落的年輕人要升級到青年組最高級- Mama Nu Kapah 的升級儀式裡,在通宵歌舞之後,還要通過一口氣將一大碗米酒喝完的考驗。但是,隨著時代的轉變,現在的年輕人希望將傳統喝米酒的儀式改良,甚至廢除。他們的建議能不能得到部落長老的同意呢?

b5

揹起玉山最高峰

在民國四、五十年剛開放登山的年代,東埔的布農人伍勝美和全桂林是當時最優秀的高山嚮導,于右任銅像就是由他們揹上玉山,但是嚮導工作侵害他們的健康,腿和膝蓋都不堪負荷 … 本片紀錄他們的生活及對登山生涯的回憶。

b2

水啦!跑跑跑

為終結皮博迪礦業公司抽取村落珍貴的水資源,霍皮印地安人發起接力長跑祈禱活動,從北亞利桑那一直前進到墨西哥城。綿延 2000 英里的路程,除了充分傳達「水就是生命」的訊息,奮力跑動的身體也與來自南方的祖先有了連繫。

b1

顛覆「印」象

導演拼接了照片、海報、電影各類影像文本,以詼諧諷刺的口吻,帶出美國原住民在主流媒體中如何被呈現。影片在幽默挖苦之中卻也尖銳地批判好萊塢電影工業,所塑造的印地安人刻板形象以及對待印地安演員的「特別」方式。

新視界

從台東炸寒單的黑道人士際遇、講述同性戀議題的彩虹古巴、充滿戲劇性的迢迢尋親記乃至蘇菲神秘主義教徒的極樂之境等,新視界單元容納近兩年海內外優秀之文化紀錄片,呈現出多樣性題材。由他們和他們的作品帶領著我們進入另外一個新的世界,正是新視界單元最重要的精神所在。

e6

喀布爾最後的猶太人

位於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郊區,近似荒廢的猶太教堂裡,住著這裡碩果僅存的二個猶太人,鄰居都是穆斯林教徒。然而,身處同樣的處境之中,卻未讓這兩人產生相濡以沫的情感,反而互視對方為敵人,經常相互嘲笑、指責、謾罵 …

e4

怒僧

1934 年,天生反骨的喇嘛 Gendun Choephel 離開了僧院,在青藏高原這片神秘的世界屋脊上,開始了漂泊的人生。無牽無掛的個性,使他毫不保留地嚴厲批評西藏政治自主的落後,也引起了政府當局的不悅。藉由歷史檔案記錄與現代影像的兩相對照,導演讓我們看到拉薩現在的面貌已經大大不同;怒僧若看到今日的拉薩,將有何感想 ?

e9

自由之聲

Mahaleo 是來自馬達加斯加島的音樂團體,在擺脫殖民國的統治之後,伴隨馬達加斯加人走過三十年重建國家的歲月。從每個音樂人的日常生活,不難看見馬國的社會經濟問題。在馬拉加西語中, Mahaleo 意即自由、獨立; Mahaleo 七個職業大相逕庭的團員,對於母國的尊嚴、母國的發展建設,有著相同的執著。

e10

我的女兒是恐怖份子

妲西卡的父親,就像很多其他斯里蘭卡家庭一樣,因為長期內戰而無辜犧牲。七年前,她與好友加入了黑虎 (Black Tigers) 秘密恐怖組織,為的是一個理想:拯救世人,不讓其他無辜的人民再死於國家無情炮火。然而諷刺的是,當和平談判宣告破裂,她們極有可能被指派去做自殺炸彈攻擊 …

e11

走繩索的人

四個維吾爾族的孤兒,拿著平衡竿,踏上懸繩,接受嚴格的訓練。透過這些孩子,我們看到維吾爾人正面臨的民族危機:徹底的學校漢化教育、成為禁忌的伊斯蘭信仰、保護國家統一防止分裂的最高使命……。學踏繩索,成為這群孩子們與文化傳承的唯一聯繫。

e5

畢摩紀

在中國四川大涼山生活著原始部落的彝族人,他們的大祭司叫畢摩,千百年來,畢摩靠念誦各種經文做法事來溝通著彝族人和天地鬼神之間的關係。本片講述了三位畢摩:咒人畢摩、招魂畢摩及村官畢摩在時代變化之下的故事。

e12

彩虹古巴

古巴作家雷納多.阿雷納斯的筆下,訴說著對愛與性 / 別自主的想望,以及對於歧視永不妥協的態度。這樣不屈不撓的精神,在今日保守的古巴是否還看得見?隨著誠摯動人的吉他與歌聲,六位不同年齡也來自不同背景的古巴同性戀者,在片中娓娓訴說生活中的快樂、苦痛與慾望。同性戀有多麼不見容於古巴社會?他們各有不同的話要說。

e8

極樂之境

百萬名虔誠的蘇菲神秘主義教徒,蜂擁而至位於巴基斯坦南部印度河上游的穆斯林聖城 Sehwan Sharif ,他們自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前來朝聖這一年一度的慶典,渴望尋求自身與集體的極樂之境; 用狂喜的旋轉舞,求得靈魂和神性合一。

e7

迢迢尋親路

西夢妮.琪契斯特的父母結婚後,便從巴西移民到加拿大。她六歲時,父親因為酗酒問題太嚴重,導致父母離異;父親遺棄了家庭,跑回巴西,二十年間杳無音訊。聽聞各種關於父親的傳聞,二十六歲的西夢妮決定自己踏上巴西的土地,尋找父親的下落,尋自己的根。

e1

思念之城

台北的冬天,冷瑟的空氣、灰灰的天空、綿綿的雨;生命的冬天,慘淡的生活與美麗的回憶交疊。透過鏡頭,養護所的老人們,緩緩訴說、吟唱生命的風景,原來愛情是恆常的珍寶,苦澀與甜美交錯。在真實與魔幻的空間,乾渴的身軀冉冉升起無盡的思念,在燈火明滅的城市中,誰能知道我…繼《家在何方》、《阿嬤的戀歌》之後,本影片為作者《女性家國四部曲》之三部曲。

e2

炸神明

在台東,有一群人,每到元宵節就赤裸上身,只穿著紅短褲,站上神轎,讓人用鞭炮炸自己,炸到皮開肉綻,這些人被稱作肉身寒單爺,傳聞中他們是黑道中人。《炸神明》進入寒單爺核心人物的世界,紀錄他們戲劇化的人生。

e3

我會演布袋戲

祖籍西藏拉薩的土登悅生,從山下轉學來到只有百來位學生的迷你小學-平等國小,自四年級起加入巧宛然掌中劇團,花費三年勤練基本功與操偶技巧,終於克服不會說台語的障礙,和好友退劇團的挫折,成為難得一見的女頭手。

原住民影片機構

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族群經歷社會、政治、經濟以及媒體環境的變革,終於有機會從被拍攝對象,轉到攝影機後面成為影片拍攝者。原住民影片機構的組成與相互連結,從結構面向構築並強化原住民與媒體的關係,推動原住民影像製作朝多元拓展與持續深化的路程上行進。本次影展將透過引介來自南半球的「巴西村落影像計劃」、「中澳洲原住民媒體協會」以及「台灣原住民族電視台」,認識不同地域原住民爭取媒體進用與文化公民權的社會歷程。

c8

白色追憶錄

所有探討白色恐怖的書籍與影像,大都以漢人為主體,而在噤若寒蟬的時代中,原住民族同樣亦步亦趨,深怕一個不對,就會遭遇清算,甚至危害家族。本片透過林瑞昌、林昭明與高一生故事,訴說台灣原住民族所受到的白色恐怖。

c7

達利和雅給的對話

有一位泰雅族青年,達利亞那 ‧ 伊洛,決定在自己的臉上文面,他唯一的理由是,想要傳承和保存泰雅族的文化。要有多少勇氣,才能把泰雅的圖騰文在臉上?而八十多歲的文面耆老,拉娃,卻心疼的說達利真可憐啊。

c9

當部落遇到國家

《當部落遇到國家》整起事件的起伏轉折,正是千百年來,台灣原住民族在國家體制下受到壓迫的呈現。這是來自部落的純粹力量,因為司馬庫斯櫸木事件沒有宗教或政治背後的操作,只有族人集體的單純理念向國家扺抗。

c6

畫我家園

三個女人分享著她們如何透過藝術表達的形式,描繪心中依戀最深的家園,一個可以給人歸屬感,可以漫步其中,與之共舞的所在。菲麗絲撿拾河床上的小石子、珮姬畫著隨風起舞的草原、蜜妮則畫出她想告訴孫子們的故事 …

c5

日落日出

馬克斯是一位阿蘭恩特族的長者,也是艾麗絲泉地區的傳統所有人。當太陽沒入地平線之下,馬克斯就著營火,喃喃地將他的智慧一一傳承給他的子孫。他們專注的聆聽老人洞察深刻的話語,一旁的火光映照著高大而優雅的白樹。

c4

人心黃黃

湯姆年輕之時,對自己生而俱有的兩種血統感到焦躁不安,掙扎在二種文化的邊緣找尋立足之處。本片橫越澳洲大陸,帶我們走進湯姆過往的世界,他試圖尋覓父親的葬身之處,最終面對的是他內心深處對於愛與自我認同的情感。

c3

樹果飄香的季節

正是奧圖興古村歡欣迎接慶典的時刻,乾季接近尾聲,土壤帶著溼潤的氣息混合著巴西樹果的香甜。但是,有時候事實並不如預期 … 這是一個危險而又歡愉的故事,關於性與背叛,在一個男人和女人,蜂鳥與短吻鱷共築共享的世界。

c1

伊邦小孩的影像信

四個伊邦村的孩子興高采烈地介紹他們的村落,原來他們正在回應來自古巴山村孩子的提問。攝影機跟著他們一起認識家人、玩具、慶典 …,最後,他們也寄了一封影像信,想問問另一個世界的小朋友是怎麼過生活的?

c2

村落影像秀自己

「村落影像」 (Video in the Villages) 這個機構自 1987 年創立,主張把攝影機交給各個村落當地的印地安原住民,讓他們紀錄自己的生活。 1995 年起,巴西的教育電視頻道上首度出現了原住民自製節目;因為有「村落影像」的不遺餘力,巴西的第一代在地原民紀錄片導演儼然形成。

主題影片

目前的民族誌影片發展史上已看到了一種日益明顯的趨勢,即原先的被攝影者開始拿起攝影機,主動講述自己的故事。原住民使用錄影機一方面肯定自身的認同,並用它紀錄自己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也將注意力放在要求與對抗國家社會,以及那些與自身衝突的紀錄檔案。從此,原住民的形象、文化與議題呈群體現,有了非常不一樣的面貌, 2007 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以「在地發聲」為主題,全面引介各地原住透過影片/錄影帶,針對特定議題,表達意見、提出解決之訴求與產生行動,成為社會文化運動的發展動態。

d11

白人研究院

「白人研究機構」 (Qallunaat Studies Institute) 是加拿大伊奴族人組織的一個學術團體。這個機構的主持人 Zebedee Nungak 覺得,伊奴族人被白人當作活標本研究了幾十年,也許是該反過來,換他們好好探究:白人們為什麼習慣用無意義的方式和彼此打招呼?為何總是想統治整個世界?這些「白人學」者將告訴你他們的發現。

d5

妳今天巴圖克了嗎

葡萄牙殖民者將第一批黑奴引入西非維德角共和國,也讓巴圖克音樂在這塊土地生了根。這種結合詩與舞蹈的音樂形式,對當地的女性來說,是每日工作後與其他女友們交心娛樂的好時光,也是心靈的寄託。每到了聚會的時間,所有人便圍繞在一起,擊著鼓,吟唱著她們對愛情、友情、工作、親情的各種心聲。

d12

遷徙之舞

加州 Long Beach 是柬埔寨在海外移民最多的城市。從第三世界遠度重洋來到美國,強烈的文化衝擊,是這些移民的共同記憶。從欣喜、疑惑、自卑、適應、接受,並認同自己,最後認同所在的土地,本片藉由柬埔寨傳統舞蹈大師 Sophiline Cheam Shapiro 的巧思,舞出柬埔寨人民背井離鄉的心境。

d13

嘉年華的真相

圖西什村是克羅埃西亞有名的面具嘉年華表演的起源地。自四十多年前開始,每到了嘉年華慶典,表演者便不願再留在村裡,而應邀到別的城市表演。三年前,圖西什村為了本部影片的拍攝,籌備起久違的嘉年華。本片將帶領我們進入面具表演者拒絕表演的背後真相。

d9

迦特已逝

養父死後,荷蘭人類學家童.奧圖回到了美拉尼西亞的巴魯安島上,準備要和其他養子一起進行祭祀儀式。不巧的是,他並沒有趕上依照養父遺願所舉行的特定喪禮儀式。儘管如此,對島上傳統充滿興趣的童,還是希望能夠彌補遺憾。在聽取島民多方不同的建議後,決定替養父另外舉行兩項祭禮。這時,卻招來各種正反兩極的意見,他該如何是好呢?

d6

舞動加德滿都

在滿天神佛的國度,舞蹈及音樂是尼泊爾人生活的重心。但是 隨著全球化到來,傳統舞蹈的精神日漸改變 … 導演以自己身為女性、舞者、學者及半個尼泊爾人的背景,試圖找尋在加德滿都谷地裡,傳統舞蹈、現代舞蹈及舞者之間的新定位。

d8

馬拉比人的未來

「馬拉比只能與其他的馬拉比人結婚!」但是,年青人伊當根本找不到馬拉比女孩作結婚對象;查拉特要離開部落去寄宿學校就讀,他的母親擔心:他會想要回來嗎?楚衛眼見自己的文化遭到外在世界的衝擊,他真的能做些什麼嗎?這個世界上,只剩下 320 個馬拉比人,他們要怎麼適應這個地球村,而不讓自己消失?

d10

赤靈繞境

每十二年的札特拉祭 (Jatra) 是尼泊爾最瘋狂的祭典。虔誠的印度教與佛教徒信徒們共同造起一座高達六十五呎的神車。車上供奉的,是一名共同崇拜的赤神。神車將一路被牲禮供奉,最後被推到加德滿都。沿途的信眾擠破頭要接近神車,甚至站上神車,接近赤神;一趟歷時數月的祭典,引起全尼泊爾的狂熱,魅力比起媽祖繞境,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

d7

迦納百事達

非洲自 90 年代媒體漸漸興起,低成本的影片工業也隨之發達。傳播科技在民間的普及,讓迦納的影像怪傑得以發揮他們的怪點子:蛇會鑽入女子的下體,人也變成瘋狂吐錢的大怪獸 …. 。很詭異嗎?沒錯,這就是造成迦納人為之瘋狂的聊齋誌異,請享受「百事達」絕無僅有的獨特想像力。

d2

草木戰役

世界的草木沒有外來種。對草木來說,我們才是外來種。《草木戰役》的拍攝主題是「外來種」植物、「原生種」植物、「特有種」植物、「外來植物」跟「原生植物」之間的戰役、還有人們對這些戰役的一些「想像」。

d1

阿美嘻哈

台東都蘭村有一批阿美族年輕人,將耳濡目染的流行文化,基於當地的文化與傳統,獨樹一格地創造出一種融合了歌曲、舞蹈與遊戲的身體表現,這是一種屬於阿美年輕人嘻哈風,一種與源自於美國的嘻哈不同的「阿美嘻哈」。

d3

神氣家族

當高雄美濃林家值錢的銅線被偷時,全家陷入了一片兵荒馬亂,難得回奶奶家的孫女,除了幫忙尋找銅線之外,也不可思議的看著全家人求神問卦,請神明指點兇手的下落;三太子、濟公師傅、觀音菩薩、能出動的幾乎都出動了。

d4

希‧雅布書卡嫩(沒有飯吃的

我是蘭嶼衛生所的護士淑蘭。這幾年,我試著去感受,族人如何去面對人的老去、生病和死亡。我忽然發現,這些和我熟悉的西方醫療概念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我開始靜靜的去體會,那些我全然不熟悉的母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