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1287

和子知道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在和導演深入對談的過程中,她挑戰文化和社會標準,對於自己的人生和死亡直言不諱,也在何謂誠實以及快樂生活的意義之間掙扎。在生命旅程即將到了盡頭之際,透過對愛、金錢、婚姻和死亡的體悟,和子和導演、也和自己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透過影片,也讓觀眾能深刻反思自己的人生,以及死亡。

IMG_9443 拷貝

32公里~六十年

那年,部落年輕人又開始發起回老部落的尋根活動。快七十年沒有人住的部落幾乎沒有路可以走,Wilang拖著快八十歲的身體跟我們一起上山。隨著Wilang腳步,尋根像是一條穿越時空的路,而下山後老人家的夢境也穿越了那些時代記憶……

 

10/6  14:30

 

 

f2

62年與6500哩之間

導演長期居住美國,美國年輕人對政治及社會改革的冷漠,相對於台灣社會對政治活動的狂熱,令她印象深刻。於是她開始紀錄阿媽的故事,向阿媽探詢人生的導引和智慧,希望能從她精彩豐富的百年生命歷程,獲得更多的勇氣與希望。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A2-B-C

福島核電廠爐心熔毀後18個月,當地孩童承受嚴重流鼻血、皮膚長疹子跟甲狀腺囊腫等症狀。當地人缺乏透明公開的官方醫療檢驗報告,且學校跟家裡的輻射汙染,皆未能被有效消除。因此,孩子的母親們決定用自己的雙手,來測量跟檢驗輻射數值。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Alis的心願

74歲的Cina Alis是高雄縣桃源鄉寶山村藤枝部落的布農人,她和兒子、媳婦、三個孫兒一起在六龜租房子住。Cina Alis很勤勞,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釀糯米酒、打米糕、刺繡、蓋雞寮、照顧孫兒,還能跋山涉水走回舊部落看七十多年前自己出生時的石板屋。從1939年的集團移住到2010年搬進永久屋,被迫搬遷了很多次;莫拉克風災後,藤枝部落塌陷,重建的希望渺茫,大部份族人都放棄了,只剩下少數人仍在等待,希望有一天能搬回山上……

劇照-3

Che’lu

本片以「追溯、找尋」的概念,作為本影片敘事的主軸。Ronald Acfalle造船及計畫航海到台灣的夢想為主線,呈現過去被殖民的南島民族Che’lu (Che’lu查莫落語意為—兄弟之意)透過造船、航海,尋回族群認同。藉此面向去探索我們台灣原住民族自我的定位與認同。

文化追溯復振的行動,對現代原住民族來說,我認為是民族意識覺醒的重要里程,也是對近代主流文化的反思。以Ronald Acfalle為例,他以造船航海的方式,重新界定了他身為一個查莫落人,在極度美式文化影響下的關島,找到屬於他文化裡的靈魂與航路。

本片並非單一呈現出區域性的觀點。雖然本故事一開始的發生地不在台灣,隨著故事主軸的往前移動,故事最後,是由外部的區域走回到了台灣內的原住民族觀點。

c1

E.T.月球學園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太陽系第五大衛星,它的表面佈滿隕石坑、高山和平原,而且十分荒涼,是一個死寂的世界。我們望向星空深處,其實正在窺伺它的過去……』

籍貫河北、空軍士官退伍、正努力學台語的外省籍朱老先生,在一場京劇座談會上遇到了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第一號情報員「長江一號」,原本平淡的月球生涯剎時染起湛藍天幕;他開始到處跟朋友講述「長江一號」的英勇事蹟,口中這位「對中國最有貢獻的大人物」漸漸成為朱先生月球領土上唯一的地標。

「鄉愁」是一種基因嗎?會遺傳嗎?可以隨意移植嗎?可以集體瓜分或任意擇選嗎?會不會傳染?…愈是反覆逼問,就愈無法忍受被「鄉愁」排在外的不安情結。無所不在的「鄉愁」,可能都不是「鄉愁」。鄉愁,可能是三十年沒嚐過的家鄉菜口味至今仍未排出體外;可能是因為昨晚看了小津安二郎的電影而開始尋找十七歲的那件毛衣…

朱先生和「長江一號」的故事,呈現出另一種鄉愁,本片以幽默詼諧的方式重新詮釋這群意外被放置到台灣的新台灣人。至於「長江一號」是真是假,就留給觀眾評斷。

c1

Family

2006年1月13日晚上,秉璋放假回外公家過夜,卻在隔天早上被發現猝死在床上。得知已無力回天時,家人強忍哀痛,在短時間內決定將孩子安排捐贈器官和大體。本片將從死亡後發生的事件與處理過程中,把生命意義的價值與定義在事件中相互提攜,變成一種自身的動力,並從面對死亡的哀痛中,轉化成對於生命深層的體認。

劇照 (1)

Kalay Ngasan:我們的家

70年次,來自宜蘭南澳泰雅族的武塔國小老師Wilang,從小跟著耆老上山打獵學習藤編,有著一顆愛好泰雅文化的老靈魂,2014起他策劃武塔國小「尋根計畫」,帶著小朋友回到舊武塔部落,找回祖先們曾經居住過的地方,然而舊部落的家僅存一片片破舊的石板,家屋的樣子到底是什麼,開啟了Wilang對泰雅家屋的想像。

e5

Kimbo匆匆

有原住民民謠教父之稱的胡德夫,是民歌運動的先驅,他在台灣民主狂飆的浪潮中,用歌聲唱出原住民不公義的處境。而在如今原運幾近停擺的狀態下,胡德夫又回到了歌唱的位置,並且終於出版了第一張個人音樂專輯:匆匆。

劇照 (3)

Lmuhuw言的記憶

《Lmuhuw言的記憶》紀錄片計畫是藉由一群泰雅族的文化工作者,以族群歷史與文化的紀錄保存工作為己任,走訪不同部落、拜訪耆老,循著泰雅族最重要的Lmuhuw的探索,包含吟唱內容的交織與對唱,整理泰雅遷徙的路徑與地名,以及古訓中語彙的豐富與其藝術性,透過影像拍攝呈現泰雅祖先一路走來所交代後代子孫的話語。

讀《Lmuhuw言的記憶》的推薦文章

become_a_real_human_being02

masan caucau 成為真正的人

「如果非得要透過『學校』這一條必要的路徑, 那我們就去改變它。」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四年級導師楊萍這麼說。

撒舒優・渥巴拉特導演憶兒時在學習過程中,全是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教育,彷彿如澳洲「失竊的一代」的學習方式。本片將探討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教育的核心價值,分別從教師、家長、學生三者緊密的關係與結構發展故事,來看見當代的族語復振及民族教育的重要。民族教育不 僅僅是文化扎根,更能建立深厚的族群意識和族群自信,雖然耆老已漸漸凋零,族群文化也隨著時代快速流失,面對重重困境的地磨兒實驗小學,還是很努力在當代教育環境中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民族課程。

 

4

Mgaluk Dowmung正要連結銅門—銅門家族的故事

在日本殖民時期的1918年,木瓜溪上游山區各家族部落開始遷住到木瓜溪中游河階台地,直到1928年即被稱為銅門部落。部落形成迄今不到百年的時光裡,部落環境隨著社會變遷而轉變,部落裡的耆老也逐漸離開,記憶慢慢的退化,細節也漸漸遺忘,但從何而來的家族脈絡歷史,卻如此的鉅細靡遺。

「要通往傳統的大門已經關閉!」對於自身是太魯閣族的孩子,因為關閉的大門的啟發,開啟了與部落各個支系家族的對話與追尋,透過口述流傳下來的家族故事,透過影像的轉譯把我們聚集在一起,傳統時代已經過去了,現代的生活習慣也改變了我們,但是Gaya核心仍然不變,Mgaluk Dowmung把大家串連在一起,我們這個族群才能被看見。

劇照5

Muakai的跨世紀婚禮

1932年,排灣族佳平部落金祿勒頭目家的祖靈柱Muakai進入了國立台灣大學前身「台北帝國大學」的「土俗人種學講座」,成為大學博物館的藏品,默默地佇立在博物館的一隅。直到2014年,台大的胡家瑜教授重回佳平部落,找到她失散已久的家人與族人,共同討論是否將她申請為國寶。2015年9月,在族人,文化部與眾人的見證下,透過一場別開生面的傳統排灣婚禮,Muakai終於與國立台灣大學締結正式關係。為何要在近百年後舉行婚禮?這場婚禮為部落、為台大、為社會又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10/6  10:00

Still Alive 2

Ta`u 存在

島嶼是孕育人的立足之地,海洋是外來者的途徑。故事從西元1622年一艘荷蘭商船闖入臺灣外海的小琉球島嶼開始訴說,揭開荷蘭人對臺灣殖民掠奪的前哨戰。至今仍存在於西部平原的原住民族群部落聯盟猶如當時一般的集結團聚,原住民的歷史不被文字框架,族人用身體書寫著自己的歷史。

人一直存在著,也意味著臺灣歷史重新定義的開端。

 

Around_the_bed_of_a_dying_collaborator__(Still_1)

一個「叛徒」的死前歲月

烏納斯在中風後癱瘓,躺在家中起居室的床上,並看著他的家人在遭受多次攻擊後所安裝在他家周圍的監視器傳來畫面。「這是我們自找的,我們替自己感到羞恥。」數十年來與以色列安全部隊合作並協助猶太人買走巴勒斯坦人的土地,烏納斯用這句話總結自己的人生。

 

讀《<a href=”https://tieff.or…

f5

一分鐘6塊錢的媽媽

有沒有可能當個遠距離媽媽呢?有沒有可能從電話亭教育下一代呢?女人們遠離家園工作只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未來,本片告訴我們,她們如何透過電話或電腦、將電話亭當作第二個家、花大把錢傳遞她們的聲音,好在現實生活中當個好媽媽。

e4

一妻多夫的抉擇

布朗斯是尼泊爾胡姆拉喜馬拉雅山裡的一個遙遠的村莊。在某些跟西藏交界的喜馬拉雅區內,有些喇嘛社區仍實行著一妻多夫制,承襲了古老藏傳佛教中兄弟共妻的傳統。然而到了現代,年輕一代並沒有意願延續這個傳統,長輩們自然都非常不高興,在兩代父子間便起了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