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產的社頭:一個花腰傣社區的信仰與文化變遷

自古以來,每個花腰傣寨子都設有「社頭」,由成年男性擔任,負責主持每年的集體盛典「祭社」和「攆寨子」。這是針對村寨之神「布召社」的淨化儀式和祭祀活動。另外還從全寨眾多身為女巫的婦女中選出一名,擔任「管寨女巫」,負責通過降靈附體的念誦與神溝通。「社頭」和「管寨女巫」一起,構成了傣寨的傳統宗教體系和社區組織。社頭採用獨特的「神選」方式進行新老更替:全寨成年男性都拿一件衣服和一碗米來參選。負責儀式的老人用桿秤來秤重。他先往衣服中添米或減米,使所有衣服的重量都恒定在一斤。祈告「布召社」之後,又再秤一遍。這時會發現有的衣服變重了。經過三次秤量,變得最重的那件衣服的主人,就當選新社頭。花腰傣人認為這是「布召社」的選擇,是神意體現。社頭傳統已歷千年,即使在「文革」的高壓中也未曾中斷。但是,今年的「秤衣服選社頭」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情況——連續兩天,連續兩戶因衣服變重而中選的人家都堅決拒絕當社頭。衝突顯現,事情無法了局。寨子裡議論紛紛,大家都在談論社頭難產的原因。各派勢力借機進行博弈。人們提出了四種方案,老傳統和新文化、民間信仰和政府組織之間體現出錯綜複雜的張力。幾天後召開了全村大會,用「聲浪表決」的方式做出了決議。兩個月後村委換屆,年輕的村長落選。新上台的村長對傳統勢力施行懷柔,最終構成了本故事的「餘音」。

創作區域

發行日期(年)

2015

長度

80 分鐘

格式

HD, 顏色

導演

吳喬 Thumbnail

吳喬

吳喬,北京大學博士,人類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社會人類學研究室主任。研究領域宗教人類學、親屬制度人類學、影視人類學。研究族群:花腰傣、摩梭人、達斡爾、坳瑤。專著《父親的骨頭》(2009)、《宇宙觀與生活世界》(2011);影片《月下靈歌》(2012)、《難產的社頭》(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