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冠誓約-劇照000

天.地.人二部曲《巴拉冠誓約》

卡大地布部落的男孩滿8歲進入「達古範」少年會所成為「達古伐古範」階級,滿14歲晉階「巴拉冠」青年會所的年紀最輕的「valisen」階級。這個階級必須經歷勞動、做苦力、服從等修煉,在「巴拉冠」內被使喚、完成各種任務。雖然辛苦,但這些男孩們卻還是很愛來「巴拉冠」,以能夠光榮的晉階為「valisen」階級,正式成為「巴拉冠」的一份子為榮。

 

讀天.地.人二部曲《巴拉冠誓約》的推薦文章

 

10…

《mainay.男人》劇照01

天.地.人首部曲《mainay.男人》

2011年,台東縣政府為要開發觀光,將卡大地布部落世代疊葬的祖墳遷離,如同消滅了部落信仰核心。部落發起「悍(捍)衛祖靈」行動,其中巴拉冠會所在長期的抗爭行動中,成為主力,抵擋祖靈之地開挖、遷移,要求政府與部落進行對等協商。當男孩13歲進入「巴拉冠」,需立誓「mainay ku(我要成為男人)」,這個成為「mainay(男人)」誓言與價值如何被彰顯?

 

讀天.地.人首部曲《mainay.男人》的推薦文章

&nbs…

天地平安

天地平安

一個溫暖的小鎮(東勢)、一群勇敢的人們,艱辛的走過九二一的災難。關於我們深層的悲傷,關於地震的一切瑣碎敘述,關於眼淚,關於被掏空,可不可以選擇記憶或遺忘?

嗨!拉小提琴的男孩,你可知道,你的樂聲在小鎮的廢墟裡,兜啊轉的,已鑽入了每個人心底的縫隙……。

於是,小鎮的房子陸續復建起來了;打鐵的店面重新掛上招牌營業了;山上的果園也得去瞧一瞧、整理一番了……。

安心的是,年節必備的菜頭粿正在製作中,待會兒就要送進蒸籠裡。會心的是,退伍老榮民雀躍地談著大陸新娘,覆誦她的來信,難掩亢奮之情。貼心的是,百歲阿太緊握你的雙手,用微顫的聲音祝你平安順遂、添福添壽。於是,失去的同時,也才真正明白得到的太多。此刻,且讓我們合掌祝禱,凝神祈福,世世代代,天地平安。

b3

天堂小孩

三鶯大橋下的部落,每年都會被控違反水利法而享受政府少見強而有效的公權力,就連拆除後破散的建材也都運走。但是部落右岸的砂石場越建越大,左岸的垃圾山也越堆越高,就連橋底下的劇毒廢棄桶,政府可花上千萬去處理 …

天堂性向

天堂性向:男生變女生

跨越男╱女的性別分類,「法法芬尼」是沙摩亞社會特殊的性別類型。她們雖然是男兒身,卻比女子更妖嬌美麗、溫柔賢淑,介於兩性之間,兼具男╱女的雙重氣質,並且廣為社會大眾所接受。於是在沙摩亞,男孩也可以是女孩,性別成為另一種可選擇的角色扮演。

其實早在1916年,人類學家就已經開始研究沙摩亞獨特的文化風俗,但在西方學者的眼中,「法法芬尼」只不過是沙摩亞易服文化的表現,直到本片的拍攝,才真正跳脫男性╱女性、異性戀╱同性戀的二元論述,呈現「法法芬尼」的真實面貌。影片透過坦雅、辛蒂等幾位「法法芬尼」的生活紀錄,帶領觀眾走入她們的內心世界。從女兒到母親,從愛人到配偶,她們不但是男兒身的真女人,也扮演了家庭中不同的角色。在不同年齡層「法法芬尼」們的自述中,也呈現了從傳統到現代「法法芬尼」文化變遷的過程。

DEMONS_IN_PARADISE_1.64.1

天堂裡的惡魔

1983年的斯里蘭卡,年僅五歲的裘德.拉特南透過一輛紅色的列車,逃離了由僧伽羅人的多數政府所策動的泰米爾人大屠殺。現在他作為一位導演再次搭上這班列車踏入當年他所離開的地方,嘗試揭開同胞們壓抑著26年的記憶,打開通往新時代的大門並再次實現了和平的可能。

 

10/5  19:10

 

 

f2

女人王國

1982-1984年間發生在恩賀勒韋難民營女性的故事是黎巴嫩巴勒斯坦女性難民歷史中重要的一章。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之後,營區被摧毀,男人們都被監禁起來。《女人王國》紀錄著男人們被俘擄的這段期間女性如何用自己的力量重建營區和保護自己的家庭。全片貫穿過去與現在,結合動畫和日常生活,這部紀錄片關注並尊崇七位女性如何在流亡中繼續為巴勒斯坦社區的續存努力。

d3

女巫醫印多.皮諾

印多.皮諾(Indo Pino)是個女巫醫。她住在印尼蘇拉威西島東部,是茂密赤道熱帶雨林中的瓦納族。瓦納族共有約一千六百人居住此地,並擁有自己的語言、生活形態與醫療傳統。

本片導演原先是帶著已拍攝好的影片來給印多.皮諾及其族人看,不料卻發現印多.皮諾病重。在其他巫醫的要求下,導演拍攝了印多.皮諾接受傳統療法的過程,並將自用的隨身藥品給她服用。印多.皮諾康復後重新述說之前其他巫醫以傳統儀式為她治療的過程,並將拍攝者給她服用的西藥,巧妙地融入巫醫的治療體系。

d5

妳今天巴圖克了嗎

葡萄牙殖民者將第一批黑奴引入西非維德角共和國,也讓巴圖克音樂在這塊土地生了根。這種結合詩與舞蹈的音樂形式,對當地的女性來說,是每日工作後與其他女友們交心娛樂的好時光,也是心靈的寄託。每到了聚會的時間,所有人便圍繞在一起,擊著鼓,吟唱著她們對愛情、友情、工作、親情的各種心聲。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姓越名南

這部影片探索了越南女性在過去和現代社會中的角色。導演利用舞蹈、文本、民謠和居住在南北越與美國的越南女性聲音,挑戰官方敘事手法。這一理論和形式複雜的作品,探索了翻譯的困難,流離失所的生活樣態,並且批判了越南戰後與傳統的社會生活。本片獲得美國電影節藍絲帶首獎、舊金山當代美術館SECA電影藝術首獎、孟買電影節優異獎。

d4

媒體遊牧民

本片是「澳洲原住民廣播之父--賽德兄弟」的小傳。

60年代的澳洲,對黑人的壓迫與歧視相當嚴重,在「土著事務監察法」控制下,棕梠島原住民的生活苦不堪言。1957年島上人民終於開始抗議,進行罷工。一次拂曉行動中,賽德家的父親被貼上「搗亂份子」標籤,遭警方逮捕,被迫離開家鄉。這一對棕梠島兄弟也開始流離失所的日子。像大多數黑人青年一樣,他們只能做工、酗酒度日。

兄弟二人1981年參加澳洲原住民媒體協會,發現了廣播這項傳媒的力量。自此以後賽德兄弟像是遊牧民族,二十年來兩人在澳洲遙遠地區南北奔波、訓練人員,架設電台,創辦偏遠地區原民聯播網。他們的祖先從來沒有機會在這個國家發出聲音,現在終於有了!

Mom_still_02_結果

媽媽

身為墨西哥的索西人,我在聖母瓜達魯佩與大地之母的神聖圍繞下長大成人。身為一名兒子,我從小因為沒有父親而被嘲笑,也為此責怪母親。本片是一段母子之間的對話,探索著彼此之間的矛盾,互相瞭解與接受,並反思自然化的暴力與其繁衍。

 

b7

學生村

在中國雲南西部的橫斷山脈深處,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特殊村落,居住在這裡的村民全都是大大小小年齡在六到十四歲的孩子,孩子們長年生活在這裡,是為了完成他們小學六年的學業。

這是橫斷山脈中部一個叫「天登」的地方。由於這裡山高谷深,山路崎嶇,而方圓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只有唯一的一所學校,所以,生長在這裡的白族、僳僳族孩子上學,不可能每天往返於學校和家庭之間,唯一的辦法只能是住校,可是學校又拿不出錢來建蓋學生宿舍和伙房,於是作父母的就在學校前的坡地上,為孩子們建起了一個個可供食宿的小木屋,久而久之,這裡就出現了一座擁有八十多所小木屋,三百多位小村民居住的學生村。

本片的製作人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深入到學生村中,以紀實的手法拍攝了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以及他們的老師,向你講述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忠實記錄了當今中國偏遠貧困山區的人們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

徐木珍劇照KSC_1514演奏二弦 與田文光 張德祥

客家說唱一甲子 徐木珍

客家山歌是農業時代客家民族表達情意或講述歷史的傳統媒介,往昔「我口唱我心」的即興唱詞,被稱為「隨口來」。

1944年生於新竹芎林鄉間的徐木珍,因為眼盲,自幼即擅長以山歌二弦往來唱和,成為名聞全台的客家山歌即興大師。

在今日客家山歌逐漸表演化以及母語流失的趨勢下,山歌失去即興交流功能,徐木珍的「隨口來」愈形孤獨及珍貴,他在2020年底去世,本片記錄其一生行跡。

 

劇照 (5)

家園 : 何去何從

倫達拉和他的氏族受到一個環境保護計畫鼓舞,離開他們在馬達加斯加西南的森林老家以及米凱社群中的其他人,移住到數公里以外之處。受到現代世界,嚼菸和一個更好的未來的吸引,他們放棄了狩獵採集生活。但五年之後,情況不如他們所願。

a3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艾司徒生於中爪哇基杜山縣郊區的上層階級家庭,八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七。他從小一直都表現得很「不一樣」。除了對家人負面且痛苦的影響,他那些與生俱來的失序行為和舉動,不但不符合文化與社會的規範,也不能被理解。本片從不同面向表現家族如何理解這樣的難題、他的苦難遭遇,使他最後終於能夠成熟地扮演文化定義中成人的角色。

e6

寄藥包

源自日本江戶時代元祿三年,「先用後利」即先使用後付費的方式,所發展出來的寄藥包的行業,在日治時代的台灣,由於鄉下醫療資源匱乏,交通不便,每戶人家的牆上幾乎都掛了一個放置家庭常用藥的「藥包仔」,這種藥品通路體系隨著藥房林立、勞保、健保制度實施,寄藥包已漸漸成為全民的記憶。家中老大因曾從事藥廠工作,認為寄藥包是不錯的行業,所以自行前往雲林開發,張慶隆先生從初中畢業後就放棄升學,也陸續加入寄藥包的行列中…。

密不透風的身體

密不透風的身體

相傳卡波耶拉的崇尚者貝索羅曼甘加藉著召喚巴伊亞而成為刀槍不入的王者,子彈和刀子都無法傷害他分毫。貝索羅的敵人聽說唯有愛才能夠破除這樣的神力,於是就獻上了一位美麗的女人給貝索羅。 直至今日, 貝索羅曼甘加的故事仍在聖阿馬魯流傳著,然而,每當人們談起這個故事時,竟是伴隨著生活中的不穩定與暴力事件。

 

 

 

b2

尋找雅各

十九世紀末的歐洲,戰亂頻仍,國家的政治邊界一夕數變。一個位於各國交界的北歐森林小村,同樣躲不過戰爭的侵擾;今天是俄國、明天是羅馬尼亞或捷克…是非對錯變得無可判斷,「國家」的定義空泛不可及。

本片藉由追憶一位已故烏克蘭盧森納戰士,檢視戰爭的殘忍及政治的荒謬與錯亂。寧靜山村裡,各個政治勢力曾在此較勁…俄國、德國、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來自各方的移民…盧森納、蘇達頓日耳曼、匈牙利、捷克、羅馬尼亞…纏繞著祖國回不去、家園歸不得的淒涼。謎樣的雅各在人們的言語中流傳,他到底是誰?本片特殊的結構安排鋪陳出戲劇性的結局,詩一般的影像節奏,像一首古老民謠,緩緩地迴盪在在北國的山林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