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

影子傳說

就算到了晚上,蘇拉威西的瓦納巫師還是看得見每個人身上的「影子」。這個透過陽光照射出的「影子」構成了我們靈魂的一部分。巫師們藉由對「影子」的觀察,來診治人們的病痛。傳統治療的方式是把被偷走的靈體從森林中的惡靈那裡帶回,並將之吹入病體,讓病人恢復健康。這次的病患克勞蒂亞遠在法國,巫師印多.皮諾能透過這麼遠的距離治療,達成這個艱鉅的任務嗎?

b5

彼拉看世界

加爾各答有一個父母全盲的視障家庭。兒子彼拉只有3歲,他還有個尚在襁褓中的小弟。由於兄弟倆視力正常,所以他們的生活宛如活在明眼和盲眼世界的遊戲裡。隨著年紀增長彼拉漸漸理解如何透過聲音或觸摸與雙親溝通。彼拉正值頑皮叛逆的年紀,他栽進外頭世界卻也從街頭嚐到生命的苦澀;養育照護彼拉似乎成為所有鄰居們的共同責任。此部影片藉由觀察彼拉,敘說著愛、趣味、殘酷和希望的彼拉驚奇世界。

官網劇照 (5)

待命者

一個位在法國博比尼阿維森納醫院中一條長廊終點的諮商服務,在這個大而破敗的房間裡,那些受著流亡之苦,身上帶著傷疤的病人到此求診。他們不斷回診因為他們仍帶著希望,希望這裡能給他們一線生機,好讓他們能面對已跌到谷底的生活。

a2

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紀錄片導演版

2010年2月,國家音樂廳上演了一齣名為《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的電影音樂劇,故事是描述一個享譽國內外的指揮家─簡文彬,尋找他幼年原住民褓姆的故事。主辦單位之一的角頭音樂為這齣戲定位為「台灣音樂史上第一齣原住民原創音樂劇」,有別於兩廳院的官方版本,添加新的素材之後的導演版裡,看到了更多不同意見的訪談對話,透過這些對話來進一步辯證:「原住民的音樂必須要在國家音樂廳演出,才可以被認可為是好音樂嗎?」這樣的命題。

b5

從鴉片到菊花

泰國、寮國和緬甸邊界的這片黃金三角洲以種植鴉片出名。當導演琵亞.荷姆魁斯特在三十年後回到這片土地上,他發現這片黃金三角洲已經遍植菊花。導演拜訪了許多三十年前他曾經來過的苗族村落,他急切地想了解為何這裡的村民要放棄種植獲利極高的鴉片,而改賣菊花。《從鴉片到菊花》一片表現出東南亞苗族傳統文化保存的困難,在經濟與政體的急遽轉變下,許多村民的生活方式有了改變,遷徙移居到其他的國家。

f4

心子

喜馬拉雅山上,有位老師喇嘛欽列,帶領著一群正開始探索生命的小喇嘛,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好喇嘛。本片真實呈現小喇嘛在寺廟裡的的生活與學習、歡樂與淚水,以及返回家鄉錫金和父母的相聚、離別。

e4

怒僧

1934 年,天生反骨的喇嘛 Gendun Choephel 離開了僧院,在青藏高原這片神秘的世界屋脊上,開始了漂泊的人生。無牽無掛的個性,使他毫不保留地嚴厲批評西藏政治自主的落後,也引起了政府當局的不悅。藉由歷史檔案記錄與現代影像的兩相對照,導演讓我們看到拉薩現在的面貌已經大大不同;怒僧若看到今日的拉薩,將有何感想 ?

e1

思念之城

台北的冬天,冷瑟的空氣、灰灰的天空、綿綿的雨;生命的冬天,慘淡的生活與美麗的回憶交疊。透過鏡頭,養護所的老人們,緩緩訴說、吟唱生命的風景,原來愛情是恆常的珍寶,苦澀與甜美交錯。在真實與魔幻的空間,乾渴的身軀冉冉升起無盡的思念,在燈火明滅的城市中,誰能知道我…繼《家在何方》、《阿嬤的戀歌》之後,本影片為作者《女性家國四部曲》之三部曲。

性舞

性舞飛揚

巴圖可傳統舞蹈,一向是維德角島上重要的民俗活動和日常娛樂。隨意的擊掌、拍打,人們在自然流洩的節拍旋律中隨興起舞,在巴圖可恣意歡愉的舞動中,生活中到處都洋溢著音符與喜悅。

然而,這種以臀部搖擺為主的傳統舞蹈,卻被基督教會以具有性的暗示與挑逗為由,被視為淫蕩的惡行而予以禁止,島上的老人家們無法想像沒有音樂、沒有舞蹈、沒有快樂的生活,然而在傳統和信仰之間,他們並不甘願接受閉嘴、沒有音樂的生活。

影片藉由主人翁馬諾老先生的訴說,帶領觀眾走入巴圖可民俗文化中。從他們自然灑脫的隨意哼唱聲中,看得見每一次搖臀擺舞背後真實的快樂。有人說:不自由、毋寧死,或許對維德角的島民而言,不能自由的唱歌跳舞,才是最可怕的囚禁吧!

c2

想要有個家-城市邊緣部落

在汐止新台五線和北二高交會處,有個原住民村落,由花東地區來的阿美族人,為台北的新住處取名為「花東新村」。

青年們當年懷抱著夢想,從家鄉來到城市尋找出路,在連接城市與城市的空白地帶,他們暫時找到了可以安身立命的角落,於是娶妻生子,三年、五載住了下來。下一代在這裡漸漸長大,生活的負擔卻繼續加重,夢想依舊遙遠。

傳說中「家」的精靈是跟著主人共生共存的。主人一旦離去,精靈便在空洞的屋內憂傷的死去,而失去了精靈的護衛,遠在花蓮的茅草房舍,逐漸在風雨中頹敗塌毀。

「回不去了」阿美族人淡淡的說著。

a1

愛,開玩笑

本片描述 /Gunda的小妻子N!ai與她的舅公/Ti!kay在大樹下一段輕鬆戲謔的調情經過。透過鏡頭,導演帶領我們重新理解男女之間的調侃關係,當中除了夾纏「性意味」的賣弄,更流竄著生理慾望外的相互吸引:虛情假意、不下決斷、隨便、誇大、欺騙,調情關係所逸出的不只是社會性道德的規範,還有現代社會對理性與節制的重視。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愛恨交織之地

《愛恨交織之地》探討盧安達大屠殺二十年之後,一個盧安達村落的人文地理。在這第二十個紀念日,倖存者和殺戮者再次比鄰而居,新世代的年輕盧安達人在迂迴曲折且易碎的調停過程社會中成長。歷經四年拍攝,本片描繪了薩爾西斯 和班諾伊提這兩個年輕的盧安達人,在愛與恨、復仇與原諒之間尋求一個心靈聖地。

劇照1

愛戀排灣笛

台灣南部的排灣族有相當豐富而多樣的鼻笛與口笛吹奏傳統。本片透過四位與排灣笛結下不解之緣的代表性人物,在優美哀淒的笛聲所伴隨的日常生活中呈現出排灣文化中最深沈的情感與美感經驗。年長者津津有味地談論著難忘的青春戀情,有喜悅,也有階級社會造成的悲情。雙管鼻笛聲模仿百步蛇的叫聲,哭訴著個人與族群哀傷的命運;單管與雙管口笛也傾吐著對舊居土地與優美傳統的思戀。排灣族創始傳說中的百步蛇、太陽、陶壺、熊鷹在影片中與笛聲結合,成為排灣族愛戀與哀思之情的象徵。

 

b6

愛滋伴我行

肯瓦德是首位公開表示自己患有愛滋病的加拿大原住民,並且積極倡導愛滋防範與治療的前導人物。肯瓦德主要在傳染病圍繞、貧困與孤立的加國原住民特區工作,同時也將自己的信念帶到疾病傳染率極高的監獄中;導演畢比從加拿大西岸一路伴隨,並試圖增進一般社區人民對愛滋病的理解。

愛默與花船

愛默與花船

每年一月,愛默都會背起他的行囊,遠離喧囂的城市,重回自幼生長的小島。島上人煙罕至,陪伴他的只有那艘簡陋的小船,和同樣也住在島上的小老鼠們。

在這個一切文明回歸原點的質樸之島,愛默自己燒材取暖,吃的是自製烘焙麵包和醃製魚乾,無聊時彈奏幾曲手風琴排遣寂寞,生活別有一番自得其樂的滿足與愜意。

嚴寒的北風過去了,愛默開始積極施肥播種,一盆盆親手栽植的花兒也在春天來臨時綻放出繽紛的色彩。當所有的花兒都綻放盛開,愛默也開始了他例行的旅程。

愛默的小船滿載著花朵,順著河岸逐次停靠兜售,彷彿在傳遞春已到來的訊息。沿岸的顧客也都是愛默的老朋友了,多年來固定等候愛默和他的花船來拜訪,在親切的噓寒問暖和熱切的選購中,愛默滿載著眾人的祝福航向下一個碼頭。

直到夏天的盡頭,愛默鎖上島上屋門返回奧斯陸,待明年,明年北風再吹起時,他將再回來播種,一如生命的無盡輪迴,週而復始、生生不息。

劇照 (4)

懲罰之島

生還者Jenerasi、Mauda和Grace為已成為烏干達傳奇的故事做歷史上首次的見證:打破婚前性行為禁忌的女性被棄置在荒島上等死。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戀戀Fuzu

不舞.阿古亞那,1997年辭去在繁華台北的廣告公司的工作,回到故鄉來吉。受過現代美術教育的她開始在鄒族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她也關心部落的前途,向長輩學習如何用在地材料作出美麗又實用的生活用品,開辦部落教室讓更多族人一起學習創作,在森林裡舉辦藝術市集展出族人的各種作品。在這所有的企圖心和努力的同時,不舞沒有忘記那溫暖的初衷─山豬,讓牠們在森林中散步、享受花的芬芳、守候著這片山林,以及來吉的族人們。

Ophir_-_Still_1

我們的島叫奧菲爾

《我們的島叫奧菲爾》描述了一個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原住民為了生活、土地和文化,發起一場偉大革命的故事,繼而為開創一個新的國家佈局。一首詩意而戲劇性的頌歌,表達了對自由、文化和主權不可磨滅的渴望;這部電影揭示了二戰以來太平洋地區最強烈的衝突,展現出有形和無形的殖民鏈,以及身心交戰的無限循環。

 

 

 

f1

我們還剩下什麼

從1996到2004年,加拿大籍的藏裔女孩卡桑‧多瑪多次穿越喜馬拉雅群山來到西藏,冒著危險播放一捲錄有達賴喇嘛想要傳達給藏人訊息的錄影帶,並記錄藏人當下的回應感想。這是一部以詩意入鏡,探討家園與流放、宗教與政治,以及人權與希望等議題的精彩好片。

a6

我和我先生的太太們

本片是民族誌經典「圖卡納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探討肯亞圖卡納族(Turkana)一夫多妻制的文化與個體自由及社群生存的議題。透過鏡頭,圖卡納族婦女侃侃而談身處一夫多妻婚姻制中的優缺苦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