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用心用力 鑄造和平時代的新世界──2003年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遷徙故事-島外篇」影片評介

謝世忠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轉載自文化視窗2003年9月號第55期楔子 「安土重遷」或許只是中國漢人的觀念傳統,也或許是全體人類甚至所有哺乳類動物的領域本能。換句話說,我家我土供給我最大的安全與福祉期望。然而,家鄉本國往往因時空或環境的意外變動,造成了個體被推往異地或不得不選擇離開的景況。拉高視野,顯微鏡照,吾人可發現特定族裔、社群、家庭、或個人,就常常在走進走出,離鄉念鄉。情捨難分之餘,令人稍感窩心者,就是世界多能納我。心力即使早已交瘁,生存希望之光依然燃耀在彼處。 2003年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入選的與遷徙主題相關的台灣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移動是故事的開始與結束──2003年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遷徙故事-國外篇」影片評介

王嵩山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副研究員 轉載自文化視窗2003年9月號(第55期) 移動與遷徙有無數的理由。或因追逐工作、或因結婚成親、或因連天兵燹,或僅僅是因為流浪。移動與遷徙不止於單向的、或固定型態的。人的移動與遷徙有永不回頭的斷然,有近鄉情怯的歸來,也有藕斷絲連的來回。人生許多故事的肇始與結束,都因移動與遷徙開展各種可能。 人們外出工作,可以有多少收穫是不是可以全身而退、平安回家?其實是不可預期的。臺灣是泰國貧窮地區人民嚮往的工作地點,目前泰國籍勞工高達十五萬餘人。泰勞來臺打工的美夢即使能夠達成,卻往往要付出許多代價。李道明的影片《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跨入二十一世紀世界的新視窗

李子寧 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組助理研究員「第二屆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除以「遷徙故事」作為主題外,也另外選擇了參展的十三部影片組成「新視窗」的單元。這十三部影片,雖各有不同的主題,展現不同的風格,內容也跨越不同的區域文化,從臺灣、中國、加拿大、印尼、衣索匹亞、到澳洲、新幾內亞、及所羅門群島,但整體而言,亦不妨視作近兩年來國際民族誌影片風貌的一個集合,一個跨入二十一世紀後的世界觀點。許多在人類二十世紀後半開始浮現的議題或問題,如電子媒體、族群認同、同性戀、千禧年乃至臺灣的九二一地震等,在這些影片中都直接或間接地觸及,同時透過這些影片所呈現的生動而獨特的事例,更使這些議題在時空上獲得了更寬廣的關照。 二 對臺灣而言,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可以說是世紀末最大的震撼。九二一不只是一場慘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隨民族誌影片遷徙

胡台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躺徉在太平洋懷抱中的台灣島近年並不安穩。經歷1999年921的大地震撼動,2001年9月中旬的娜莉颱風又為台北市帶來200年來罕見的大水患。我們兢兢業業籌備的第一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就在大水剛過、捷運癱瘓、許多街道仍滿目瘡夷的9月21日登場。原來預定的放映場地中研院學術活動中心)與設在民族學研究所的影展辦公室都成了水電不通的災區,工作人員倉皇中打包遷徙到師大學人招待所。幸好洽得真善美戲院同意,迅速地將影展轉移到該地舉行。12位外賓皆如期到達,大批觀眾熱情湧入,參與了一個災變中誕生的影展。國際視覺人類學會會長洛夫胡斯曼(Rolf Husmann)與導演吉兒‧丹尼爾(Ji…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在光的周圍畫影像經驗移動、經驗Jean Rouch的三部影片

林文玲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第二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所規劃的導演專題之一將介紹法國的Jean Rouch導演。Jean Rouch是當今極富盛名的紀錄片導演,也是名聞世界的法國巴黎人類博物館(Musee de l’Homme)國際民族誌影展(Bilan Du Film Ethnographique)的創始人。他於1950年代起開展的「真實電影」(cinema verite)類型,對紀錄片界的影響迄今不墜。本次影展為配合「遷徙故事」的主題,將介紹Jean Rouch拍攝於五零、六零年代廣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