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野展覽

在藝術領域和人類學之間小小的交集地帶,許多事物交融、混雜著。一方面,當代藝術的民族誌轉向舉原住民策展人舉辦的世界級雙年展作為例子,將人類學知識混入藝術圈的白灰牆空間;另一方面,具人類學色彩的實驗性創作促使民族誌書寫、紀錄片拍攝等學術圈典型的生產形式在更多元的實踐場域開支散葉,如關係美學、感官民族誌及跨媒體藝術等。這並不是一次史無前例的碰撞交融,人類學原本就將藝術當作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而人類學領域相關知識也在藝術創作中扮演的不容忽視的角色,但這兩個領域近年逐漸被強調的走向則為各自領域發展的新方法、新媒體形式的跨界合作創作,以及實驗性的感官體驗形式。

感野,意為感官的場域,為一新的展覽形式,為台灣帶來實驗性的民族誌創作形式。在台灣,儘管人類學有其長久的學術淵源,而當代藝術的發展也蔚為成熟,但以兩個領域聯合的名義策畫的行動尚在起步階段。身處邊界進行探索的藝術家和人類學者,在以民族誌創作為基礎的實驗行動上,還有相當大的開拓空間。透過本次跟台灣民族誌學會共同策畫的展覽《感野》,將幾位來自美國、澳洲、法國、義大利和台灣本地並具國際知名度的藝術家和人類學者的作品,齊聚於台北市中心展出。這些參展者皆致力於開拓民族誌知識生產的新方法以及創新的媒體形式。展覽主題《感野》二字,分別乘載著實驗性的感官實踐以及作為人類學基礎方法的田野工作,也同時也引導觀展者有意識地將展覽空間視為一可透過更進一步的參與,感官的場域。

主任: P. Kerim Friedman 傅可恩
策展人: Gabriele de Seta 胡子哥

場地: 台北市 萬華區 剝皮寮歷史街區 廣州街 153號 & 155號
開放時間: 10月6日 – 10月15日, 10:00 – 18:00

門票免費!

如需詳細資料 sensefie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