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次表
星期五, 4 10 月, 2019
天.地.人首部曲《mainay.男人》
2011年,台東縣政府為要開發觀光,將卡大地布部落世代疊葬的祖墳遷離,如同消滅了部落信仰核心。部落發起「悍(捍)衛祖靈」行動,其中巴拉冠會所在長期的抗爭行動中,成為主力,抵擋祖靈之地開挖、遷移,要求政府與部落進行對等協商。當男孩13歲進入「巴拉冠」,需立誓「mainay ku(我要成為男人)」,這個成為「mainay(男人)」誓言與價值如何被彰顯?
<a href=”http://tieff.org/2019/09/23/\%e6\%8e\%a8\%e8\%96\%a6\%ef\%bc\%9a\%e3\%80\%8amainay\%ef\%bc\%8e\%e7\%94\%b7\%e4\%ba\%ba\%e3\%80\%8b\%e8\%88\%87\%e3\%80\%8a\%e5\%b7\%b4\…
梅拉塔:母親的解殖電影
著名的毛利人導演和行動家梅拉塔.米達在2010年突然去世後,她的小兒子黑沛利.米達便開始著手挖掘、紀錄母親在68年的生命中所累積了無數次的行動。黑沛利.米達透過個人經驗與許多豐富的電影和電視畫面,完整堆疊出這位偉大女人的真實面貌。
10/4 20:…
指尖的節奏
這些在電子大廠工作的越南女性擁有非常靈巧的手指。蓓,來自北越高原一個偏遠的芒族村落,作為成千上萬的年輕移工之一,現在她與其他工人一起居住在河內市郊一個依附著世界工廠發展的區域。透過蓓的雙眼,我們可以看到隱藏在這些完美表現背後的,一個22歲女孩的夢想和恐懼。
10/4 22:10
星期六, 5 10 月, 2019
一個「叛徒」的死前歲月
烏納斯在中風後癱瘓,躺在家中起居室的床上,並看著他的家人在遭受多次攻擊後所安裝在他家周圍的監視器傳來畫面。「這是我們自找的,我們替自己感到羞恥。」數十年來與以色列安全部隊合作並協助猶太人買走巴勒斯坦人的土地,烏納斯用這句話總結自己的人生。
<span …
在惴惴不安中面對
格利森獎(倫敦影展最佳紀錄長片獎)得獎導演艾芮絲.札琪進入提哥雅──位於西岸的以色列猶太屯墾區的中心,開啟一段與當地居民的對話。不同背景的居民從起初的懼怕這名左翼入侵者,到後來逐漸對她敞開心胸。他們誠實、出乎意料、有時令人莞爾的對話,為停火線兩側的以色列現實狀況提供了新的視野。
<a href=”http://tieff.org/2019/10/03/\%e6\%8e\%a8\%e8\%96\%a6\%ef\%bc\%9a\%e3\%80\%8a\%e4\%b8\%80\%e5\%80\%8b\%e3\%80\%8c\%e5\%8f\%9b\%e5\%be\%92\%e3\%80\%8d\%e7\%9a\%84\%e6\%ad\%bb\%e5\%89\%8d\%e6\%ad\%b2\%e6\%9c\%88\%e3\%80\%8b\%e8\%88\%87\%e3\%80\%8a\%e5\%9c\%a…
反抗的儀式
一位西藏裔美國導演藉由與多個世代的行動者交談,揭開反抗中國占領的模式。一位前西藏僧侶違反他的誓約,成為游擊隊的領袖。導演自己的母親則跟隨達賴喇嘛的中間道路,定居美國養育她的家庭。一名年輕的西藏男子在2006年試圖自焚。導演會如何解讀自己在掙扎當中的定位呢?
10/5 13:00
使命灣:第507天
《使命灣:第507天》記錄了為爭取毛利人的土地權利而佔領使命灣的行動。 1977年,政府提議將奧克蘭市中心的毛利人土地進行再劃分。那堤法祖瓦(Ngati Whatua)人佔領了土地,建造了生活區,並種植了作物。影片著重在佔領行動時抗議者被強行驅逐的第507天。
10/5 13:00
來自密克羅尼西亞的美軍
《來自密克羅尼西亞的美軍》由在美軍服役的密克羅尼西亞士兵的個人故事交織而成,跟隨著他們從太平洋最偏遠的島嶼前進阿富汗戰爭前線,然後再次返回島嶼。透過科斯雷小島上Nena家族的冒險旅程,這部電影用人性化的角度來著墨美國外交戰爭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島國受國際政治情勢逼迫所發生的結構變化,和在經濟崩潰邊緣的掙扎。
10/5 15:10
部落正義
加州作為美國印地安人口和部落數最多的一州,兩位堅毅的印第安女性正在領導著一項顛覆美國司法制度的運動。試圖創立一個的新的系統,專注於用修復的方式而非單純懲罰罪犯,計畫性地讓部落成員離開監獄,以防止兒童被從社區帶走,並減低年輕人因犯錯而輟學進到監獄服刑的可能性。
10/5 17:00
天堂裡的惡魔
1983年的斯里蘭卡,年僅五歲的裘德.拉特南透過一輛紅色的列車,逃離了由僧伽羅人的多數政府所策動的泰米爾人大屠殺。現在他作為一位導演再次搭上這班列車踏入當年他所離開的地方,嘗試揭開同胞們壓抑著26年的記憶,打開通往新時代的大門並再次實現了和平的可能。
10/5 19:10
艾諾特的方舟
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面臨不可遏止的全球性海面上升,再過不久國土即將被海水淹沒。吉里巴斯人很快即將成為全球首批「氣候變遷難民」,這些人能否隨著國土的消失而存活下來?
10/5 21:20
星期日, 6 10 月, 2019
織羅之羽Ciopihay
耆老口述著,「羽冠」,是象徵部落裡最新一批經過考驗,能在部落發生狀況時,願意在第一線守護部落的勇士、成為人的標誌。這是一部講述織羅部落成為Tamdaw-人的故事,然而,時代的變遷底下,成為人的條件不再相同,耆老們看著改變的過往紛紛說著…變了!環境不復存在、青年不復以往、耆老日益凋零 ,孕育族人的土地在殖民的制度烙下了歷史的痕跡和當代的紛爭,影片試著從三代不同的角度闡述當代織羅部落阿美族人的經過、和奮戰的點滴。
Muakai的跨世紀婚禮
1932年,排灣族佳平部落金祿勒頭目家的祖靈柱Muakai進入了國立台灣大學前身「台北帝國大學」的「土俗人種學講座」,成為大學博物館的藏品,默默地佇立在博物館的一隅。直到2014年,台大的胡家瑜教授重回佳平部落,找到她失散已久的家人與族人,共同討論是否將她申請為國寶。2015年9月,在族人,文化部與眾人的見證下,透過一場別開生面的傳統排灣婚禮,Muakai終於與國立台灣大學締結正式關係。為何要在近百年後舉行婚禮?這場婚禮為部落、為台大、為社會又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10/6 10:00
亞馬遜的綠色靈魂
由死藤(ayahuasca)聖歌引導,《亞馬遜的綠色靈魂》是進入亞馬遜深處的詩意之旅。這部電影探討了聚集在亞馬遜流域的三個小村莊的時間概念,讓觀眾沉浸在薩滿的住居和典型的當地社群情境。
這種混合敘事的形式體現了當地老者的樣貌,喚起對十九世紀末橡膠殖民主義者的記憶;古老的原民文化仍然存在,正因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入侵而逐漸消失中。
音樂中的記憶
《音樂中的記憶》是一部印象派電影,描繪了位於印度南部地區北喀拉拉邦的科澤科德鎮,其鎮民在音樂中的精神沉浸。這部電影是一部反思篇章,透過聲音和空間建立起一個小鎮(主要為穆斯林)的側寫。其音樂文化具有世界性,而它的聽覺和表演藝術除了帶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同時亦對阿拉伯與西方音樂文化帶來全球性的影響。
10/6 14:30
看見阿爾瓦科人的看見
《看見阿爾瓦科人的看見》是在哥倫比亞的阿爾瓦科社區當中觀看(他們自己)一天的故事。透過導演阿曼多.維拉凡尼亞的鏡頭拍攝,我們了解「觀看」對當地原住民的意義。藉由觀看照片和電影的過程,我們看見了阿爾瓦科人的外在是如何被視覺化體現,而導演對此的詮釋即是在觀看的行為中,他們觀看並演繹了自我。
10/6 14:30
32公里~六十年
那年,部落年輕人又開始發起回老部落的尋根活動。快七十年沒有人住的部落幾乎沒有路可以走,Wilang拖著快八十歲的身體跟我們一起上山。隨著Wilang腳步,尋根像是一條穿越時空的路,而下山後老人家的夢境也穿越了那些時代記憶……
10/6 14:30
世紀新生
1989年後,大學生新生入學軍訓在全國高校大規模鋪開。2017年,最後一批90後大學生和第一批00後大學生共同步入大學校園。本片用直接電影的方式記錄下了2017年夏天中國一所高校新生軍訓的管理和運行。
10/6 16:20
分域大道
一部關於五名活躍於社會運動的人物-黃之鋒、何韻詩、黃洋達、劉偉德、林淳軒-和他們朋友的故事。訴說他們如何在雨傘運動後找自己生活的日常。在後雨傘時代,他們發現生命原來是其所有選擇的總和。
10/6 18:30
馬里博爾起義現場:這是一部互動式電影
在斯洛維尼亞的馬里博爾,一個曾經繁榮的工業城市,政治腐敗所引發的憤怒轉變成違法的抗爭。導演邀請觀眾透過特別的參與模式來思考這些問題,如同那些在抗爭現場的民眾一般,觀眾必須決定是否繼續聽從組織者的指示,留在自由廣場進行非暴力抗爭;又或者是跟隨激動的人群前進市政廳,衝突一觸即發。
星期一, 7 10 月, 2019
重返西非
多年來,西非移民和難民透過外國記者的鏡頭來述說他們的故事;而現在他們自己講述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
部分來自公路旅行,部分來自回憶錄,而部分如記者挖掘真相般進行調查,《重返西非》跟隨著庫瑪特.艾梅許,一位現居法國的象牙海岸難民,嘗試追循他當初被迫逃離內戰的路線一同返回故鄉非洲大陸;唯一的不同是這次他帶著攝影機。
10/7 10:00
卡拉的難民營紀事
西西里島的一個夏天,一道鐵絲網在一處荒涼的偏遠地區隔出了歐洲最大的難民營--卡拉米內奧難民收容中心。我們在這裡發現未經授權的商人,臨時裁縫師;有軍隊人員自發性巡視疆界,還有美國耶和華見證人小隊。最重要的是,還有一個自以為是的導演努力維持著不可能的秩序。
10/7 10:00
金翼山谷的冬至
2017年導演到中國福建省古田縣《金翼》(林耀華1944)的故事發生地拍了一部紀錄片,介紹中國人過冬至節吃湯圓、敬老的習俗。這是依據一個關於孝子用這種美食吸引猿母回家的古老傳說。鄉村劇團把這一傳說從戲台上演到戲台下,演到森林、溪水、鐵道、公路、院子和祖廳,達成了傳說中歷盡艱辛實現孝道和家族鄰里大團圓的初衷。你可以看到「金翼」之家後輩和鄰居出現在準備節日菜餚、大家族敬老、搓湯圓和北斗星道教祭祀活動,展現了戲劇里的儒學哲理和農民的生活實踐的古今歷史關聯性。
電影首次使用新媒體方法,嘗試紀錄片網上跨時空立體互動與全息分享,力求發現在傳統紀錄片中有時難於有深入的鏡頭詮釋的新的技術選擇。
10/7 13:00
在愛裡,我們跨越國境
由亞努斯.梅茲導演所執導的一齣關於泰國女人和丹麥漁夫的跨國婚姻史詩鉅獻。導演跟隨著四對夫妻在貧困和孤獨中掙扎經歷了十多年,看著他們的孩子在長大後,因當初母親的選擇而得利或為之付出代價。這是個怪怪的愛情故事。
10/7 14:10
波蘭政治交叉口
本片以波蘭近年的政治局勢動態為題,並藉由瑪塔和蒂塔兩位不同政治立場的愛國份子之觀點,紀錄下黨派陣營間戲劇性的鬥爭。
10/7 16:00
天.地.人二部曲《巴拉冠誓約》
卡大地布部落的男孩滿8歲進入「達古範」少年會所成為「達古伐古範」階級,滿14歲晉階「巴拉冠」青年會所的年紀最輕的「valisen」階級。這個階級必須經歷勞動、做苦力、服從等修煉,在「巴拉冠」內被使喚、完成各種任務。雖然辛苦,但這些男孩們卻還是很愛來「巴拉冠」,以能夠光榮的晉階為「valisen」階級,正式成為「巴拉冠」的一份子為榮。
我的赤色家人
在法國待了25年後,導演被一個突如其來的懷疑帶回到了保加利亞:她想著「要是我的家人曾與極權政權的秘密警察合作過,那該怎麼辦?」
10/7 19:50
貝南死亡紀事
馬歇亞斯.旮耶是來自貝南的年輕企業家,他哥哥的死亡對他的家庭造成重大的影響。導演感性地描繪這個痛失親人的非洲家庭,將生與死的和解作為命題,探索貝南,這個巫毒發源地蓬勃的非洲靈性的另一面。
10/7 21:30
峇里島鬥雞
在印尼峇里島的不毛地帶,Tajen,峇里語中的「鬥雞」,以多線敘事的方式揭開這個古老的場面──刀鋒,公雞,鬥雞場。只有在這些元素齊聚的血腥賽事中,真正的好戲才正式上場。
10/7 21:30
星期二, 8 10 月, 2019
馬里博爾起義現場:這是一部互動式電影
在斯洛維尼亞的馬里博爾,一個曾經繁榮的工業城市,政治腐敗所引發的憤怒轉變成違法的抗爭。導演邀請觀眾透過特別的參與模式來思考這些問題,如同那些在抗爭現場的民眾一般,觀眾必須決定是否繼續聽從組織者的指示,留在自由廣場進行非暴力抗爭;又或者是跟隨激動的人群前進市政廳,衝突一觸即發。
沙漠之心
《沙漠之心》試圖捕捉摩洛哥的沙漠印象,並以此紀錄那吹動的風和生活在當地的人們,傳達他們的故事。觀眾藉著電影與艾哈邁德、尤塞夫、拉赫森和伊迪爾偶然相遇,他們的故事使我們見證他們的日常生活,發覺他們的慾望,並找到他們的歸屬感。
10/8 13:00
本南人無盡的抵抗之歌
在砂拉越(婆羅洲),「居住在上游的人」最先受到森林採伐的影響。而本南人,游牧狩獵者,如今即身陷這場風暴。在生存的世界崩解後,那曾經帶來生命意義的風景,伴隨著語言,習俗和靈魂消失後,一個人將如何繼續過活?
本片由那些拒絕屈服的人們的歌曲所承載,描繪著每一個人在絕境中的頑抗,訴說著甜蜜而私密的生活與在樹蔭下的無數戰鬥交織而成的故事。
10/8 14:30
橙蜜香
台灣農村在全球化衝擊下,農業轉型、老農思維、青年返鄉都是一連串必經的效應。
紀錄片主角阿賓,高中畢業後到中部大城市發展,在五光十色的工作中,踩到法律紅線,妥協的結果是返鄉。回家後的阿賓協助家裡從事橙蜜香番茄的種植,然而身在農村,心在城市的阿賓,因過去生活的習慣及思維,讓他在農事勞動及農作行銷上都無法和長輩同步與產生共識,成為與父親相處的導火線。在忘不掉過去又定不住未來的膠著下,歸鄉遊子的心正一步步的接受試煉著。
10/8 16:40
祝我好好孕
琬婷是崇尚自然的芳療師,參與劇場演出時她意外懷孕,當她在舞臺大喊「我不要剖腹產」--現實中,她卻有個胎位不正的寶寶,在家生產的希望,越來越渺茫。詩薇在助產師萬美麗的協助下,老公與女兒的陪伴中,溫馨迎接家中第一位男嬰,但上天卻給了她殘酷的考驗…。琬婷和詩薇的選擇生產的方式與台灣99.9\%女性不同,讓她們對誕生和死亡有了全新的認識。
10/8 18:10
河內的婆摩羅人
婆摩羅人,是一群來自不同農村省份的外地工作者,他們匯集並居住在越南河內一個不斷發展的市中心地帶。本片紀錄了他們經歷了強迫拆遷和遭受驅逐的過程。
10/8 20:10
保留區的夏天
《保留區的夏天》是一部關於南達科他州西南部松嶺保留區內印地安人生活的電影。影片紀錄了兩個家庭在夏日所從事的日常活動,他們參加牛仔競技,射擊黏土鴿子,或參與帕瓦儀式,同時,家庭成員結婚、生子,亦慶祝7月4日。現代保留區生活的困難,對他們而言是一直以來最難解的現實問題。
10/8 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