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場次表
2023年10月5日
2023年10月6日
數位地景中的類比實踐
本片以實驗性質探討民族誌研究與表現方法,涵蓋類比電影社群、柏林、維也納的電影製作,以及伊斯坦堡的機械修護和攝影。在數位時代,藝術家仍使用被淘汰的科技,技師和商家努力保留這些科技。片中呈現人與工具關係,以感官、情感和影像科技為基礎的藝術產製技術。整部片探索了民族誌研究的新形式與角度。
購票網址…
2023年10月7日
印尼移工疫情中的數位社群
本片是一部短紀錄片,由一群居住在馬來西亞的印尼家事移工所拍攝;他們在2021年疫情高峰時得到影片製作團隊的幫助。“Rasa dan Asa”在印尼語中代表「滋味、感受與希望」。在片中,賓蒂與尼格拉姆訴說著鮮少公開的私密故事,講述外籍移工的毅力。
購票網址…
點燃新時代:古巴網紅
本片跟隨一群由千禧世代青年所組成的初代古巴Youtube創作者。這些年輕人對社會與政治議題擁有明確的想法,也想要將這些想法傳達給全世界。然而,自從其中一位Youtube創作者迪娜親身遭遇性侵犯後,她重新評估網路平台的功用;她現已將自己的頻道奉獻於女權議題。他們不僅透過數位媒體表達自我,也經歷與參與了古巴近期的轉變。
購票網址…
離散藍調:希臘Rembetika
「Rembetika」是一種在流亡和街頭誕生的音樂,起源於 20 世紀初的大量人口遷移。導演瑪麗.祖爾納齊追溯了她的祖先從土耳其遷徙到澳洲雪梨的過程,然而在這過程當中,她不僅發掘家族軼事,更因此得知音樂是如何在過去的艱困環境中作為寄託,成為人們的精神支柱。《離散藍調:希臘Rembetika》講述了一段關於音樂和移民所不為人知的精彩歷史故事。
購票網址…
2023年10月8日
客家說唱一甲子 徐木珍
★臺灣首映
客家山歌是農業時代客家民族表達情意或講述歷史的傳統媒介,往昔「我口唱我心」的即興唱詞,被稱為「隨口來」。
1944年生於新竹芎林鄉間的徐木珍,因為眼盲,自幼即擅長以山歌二弦往來唱和,成為名聞全台的客家山歌即興大師。
在今日客家山歌逐漸表演化以及母語流失的趨勢下,山歌失去即興交流功能,徐木珍的「隨口來」愈形孤獨及珍貴,他在2020年底去世,本片記錄其一生行跡。
我念的原住民專班
2003年起教育部鼓勵各大專校院設立「原住民專班」,但定位上不是一般科系,也沒有一般科系至少有七名的專任師資,有些原專班甚至一名專任師資都沒有,資源的缺乏與不友善的制度之下,難以建構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高等教育。紀錄片裡可以看見tjuku老師很努力的在爭取各項資源,用心的去發展原專班應有的課程內容,希望培育出熟悉傳統文化並結合專業學科,從原住民觀點來為原住民社會服務的人才。而學生Taba、Azima、Kaynga雖然在都市長大,但他們很積極的透過課程與實踐找回與山林之間的關係,最後能獨單一面走入山林,將傳統陷阱的知識於畢業展來分享,那種族群自信的表現可期待原專班未來的各種可能性。
購票網…
傳統舞蹈新性別:薩摩亞羅傑斯舞團
本片在太平洋島嶼上,以親密角度一窺首批廣為人知的跨性別男人群體 – 薩摩亞的羅傑斯。他們的人生故事包含不被家人接受的寂寞、流落街頭,以及教堂、烹飪與跳舞帶來的同胞情誼,揭露了身處在深植於島嶼社會的文化與傳統中,將會為生活帶來何種挑戰與可能性。
購票網址…
卡佩瑪胡:治療石的故事
在威基基(Waikiki)有四座巨石矗立著,目的是向幾位醫者致敬,他們在數百年前將醫術從大溪地傳授至夏威夷。當地人以一塊銘牌紀念醫者的貢獻,卻沒有提到醫者是瑪胡人(mahu) – 也就是擁有跨性別特質的人。本片講述這幾位醫者的故事,並探索殖民主義席捲太平洋地區後,瑪胡人所受到的影響。
購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