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007

推薦: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夾縫中說自己的故事

蔡政良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生 「看見」兩字何其簡單易懂 但 「看見」後不去瞭解,就等同「沒看見」 「看見」後不去欣賞,也等同「沒看見」 「看見」後不去尊重,更等同「沒看見」 台灣原住民族多麼期待能被社會真正的了解、欣賞、尊重 能被「真實地看見」…… ── 原住民族電視台【看見原視界】 2007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主題為「在地發聲」,作為亞洲第一個原住民族的專屬電視台,原住民族電視台(以下簡稱原民台)的「原住民新聞雜誌」節目,也有三部影片入選此次的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分別是:比恕依‧馬紹與威弓‧拉勒格岸的《當部落遇到國家》、哈露谷‧瓦旦(張淑敏)的《達利與雅給的對話》以及比恕依‧西浪與嘎喇嘿(高志昌)的《白色追憶錄》。在這三部影片中,這幾位原住民籍的影片製作者,不約而同地透過影像的媒介,述說著台灣原住民族處在歷史的過去、現實的當下與未來想像之間的夾縫裡,那些以往被有意無意地擱…

c04

推薦:邊緣聚焦澳洲原住民的螢幕記憶

林文玲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從人類學發展之初,各地的原住民族群一直是民族誌影片的主要對象;近年來,原住民從被書寫與被呈現的歷史過程,漸漸移轉到可以控制自己形象的社會環境,原先的被攝者已開始拿起攝影機,主動講述自己的故事。透過衛星、數位傳播之助,原住民族群的形象、文化與議題呈現,從此有了非常不一樣的面貌。 原住民螢幕記憶的製作,從來就不是從個人角度就可以全然涵蓋的議題,原住民媒體從一開始就沿著社會各種內外在動力,在族群自身、族群之間與國家定位以及政治、經濟與媒體形式交織而成的動態網絡中求發展。在這樣的動態發展中,原住民影片機構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在強化與形構原住民與媒體的關係的同時,並積極推動了原住民影像製作的多元拓展與持續深化。 中澳洲原住民媒體協會(CAAMA – Central Australian Aboriginal Media Association)以艾麗斯泉(Alice Springs)為運作中心,自1980年開始由兩位原住民以及一位白人共同成立,初期…

image002

推薦:巴西原住民「村落影像計劃」簡介

胡台麗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村落影像計劃」(Video in the Villages Project)係由位於巴西聖保羅的原住民發展中心(Center for Indigenous Advocacy)推動。根據此中心創立者Vincent Carelli先生的敘述,此中心1985年成立的目的是在為原住民爭取基本的權益。1987年左右,錄影機出現,Vincent便展開「村落影像計劃」,親自學習以錄影機紀錄原住民認為重要的議題。Vincent認為原住民對拍攝的方向與內容應有主導權,便在原住民帶領下進行攝錄工作,並將攝得的影像立即在原住民村落公開放映,讓攝影機扮演積極的行動者角色。     「村落影像計劃」第一階段的代表作有Vincent Carelli導演的《村落錄影》(Video in the Villages, 1989,10分鐘),敘述亞馬遜河流域的四個原住民族群(Nambiquara, Caviao, Tikuna, Kaiapo)與錄影邂逅並運用錄影來協助政治的訴求與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