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公共夢想空間:森林中的伊甸園

白先勇1983年的小說孽子曾描述當年的新公園,是「我們的黑暗王國」,在每夜的公園大門上鎖後,這距離都會區只有一道牆的空間,剎那間會變成一個想像中伊甸園,在這裏我們可以實現真實生活中想也不敢想的夢想。Claire Simon 的紀錄片《森林中的伊甸園》(The Woods Dreams are Made of)以鏡頭和採訪探索Simon所遇到的「一個易進入的『失樂園』」,一個日各種夢想與生活駐足的都會森林,更提供了觀看者一個機會重新思考都會空間與其主體性之間的互動過程。 在Simon的影片中,巴黎文森森林公園彷如一位心胸宏大量但莫名其妙的人物,而它之所以如此包容萬象,除了源於它隨著四季更迭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作部落的人

邱韻芳 暨南國際大學 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原住民到祖先留下的山林裡狩獵在現今法律下常被判違法,對此已經有很多相關的討論。然而,部落的婦女一起來照顧部落的孩子、教導他們部落生活的種種也被行政單位認定是違法,必須經過努力的組織、抗爭、修法之後,才終於在現行的幼教體制裡找到一個小小的生存空間。你能夠想像其中的緣由嗎《作部落的人》所談的就是「部落托育」這個非常值得關注,卻少為人知的議題。這個素材很容易拍成溫馨小品,然而導演加入了非常重要的制度面探討,同時又保有相當貼近部落生活的情感深度,是部容易獲得共鳴但也能引發反思的紀錄片。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Lmuhuw言的記憶

邱韻芳 暨南國際大學 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當那布、巴奈和馬躍為著傳統領域的完整性在街頭已持續抗爭了將近兩百天之際,觀看《Lmuhuw言的記憶》這部紀錄片格外令人有感。 這部片主要是敘述阿棟牧師、芭翁兩位泰雅族人,以及漢人學者(也是本片導演鄭光博所組成的文史工作小組,近十年來走訪各個部落拜訪耆老,採集Lmuhuw的過程。過去泰雅社會沒有文字,對於族群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是用祖先所流傳下來的語言,透過口述或吟唱的方式流傳下來,這就是Lmuhuw。…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西伯利亞列車浮世繪

趙竹成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授 人對空間和時間的認知和其生長環境有密切關連。在台灣,大部分的人都希望旅程是快!快!快!車子速度要快抵達時間要快!上下車要快!然後,一百公尺的路上有三個公車站牌,讓你不必走那麼「遠」,隨時可以搭上想要搭的車。 試看看,搭一次平均時速60-70公里,由莫斯科到海蔘崴的火車,距離九千三百公里,需要穿過七個時區。在日以繼夜,無止盡的叩叩叩~…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印度礦工生涯

李宜澤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想像每天早上五點左右起床,就必須與煤炭煤渣煤灰分類為伍。沒有口罩、防護或操作工具,沒有提供暫時休息的工寮,更沒有工作安全的基本教育。礦工所有的只是與生俱來的工具雙手雙腳(有時候加上一兩個竹簍),所等待的只有每次短暫的休憩喝水時間。「因為機械沒辦法分別石頭和煤塊的差別,所以需要我們徒手做」,礦工理所當然的回應問題,沒有防護的環境只是自己生活在礦區的必然證明。似乎期待著哪一天生活將有所改善,提供自己離開這個地方的機會;但是這座礦山已經是從父母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