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台麗女士為臺灣資深紀錄片導演、策展人與人類學家,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與所長,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兼任教授,並擔任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主席。編導製作紀錄片:《神祖之靈歸來》、《矮人祭之歌》、《蘭嶼觀點》、《穿過婆家村》、《愛戀排灣笛》、《遇見尚‧胡許》、《石頭夢》、《穿過後》、《讓靈魂回家》等九部影片。
蘭嶼觀點
影片一開始,漢人人類學者、蘭嶼島上的布農族醫生、和島上達悟族的反核廢運動者坐在海浪拍擊的岸邊談論合作拍攝影片的動機。其中一人說:「我常覺得人類學者在這島上做的研究越多,對我們的傷害就越深……」這部影片是一位民族誌紀錄片工作者對上述質疑的影像回應。
本片導演試圖用鏡頭探索自身的和島上達悟族人的迷惘與困惑。她遊走在島上居民與外來者之間,藉三種身分的人與三個現象來反映達悟族人與外來勢力交接後的矛盾與衝突。
害怕觀光客?在第一個段落中我們看到達悟族人對觀光攝影的抗拒與對金錢的體認與需求;害怕惡靈?在第二個段落中藉著一位自願在蘭嶼服務的布農族醫生的內在反思與陳述,顯現雅美族人傳統文化信仰體系在面對現代醫療觀…
石頭夢
劉必稼是一個從大陸農村隨著蔣介石總統來台灣的軍人。退伍前到台灣東部河川地挑石頭,開闢田地。數十年後,胡台麗在花蓮的一個農莊中發現了他,以及這個由外省老兵與他們來自台灣不同族群的妻子及兒女所組成的新移民聚落。
矮人祭之歌
本片為 1986 年賽夏族北祭團於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舉行的十年大祭之紀錄。以十五首如史詩般形式完整的矮人祭歌片段為貫串,呈現矮人祭的意義,以及賽夏族人在面對內外生存危機時,在尋求族群團結和諧與文化存續發展方面所作的努力。
讓靈魂回家
台灣母系阿美族文獻中最有名的太巴塱Kakita’an祖屋柱子上有許多圖紋,講述著這個太陽母神後裔的種種神奇傳說。1958年大颱風將祖屋吹倒後,這些柱子被搬移到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收藏。近年在太巴塱年輕人的積極推動下,透過女巫師的媒介,讓Kakita’an家族和村落代表與柱子中的祖靈接觸、對話,最終將祖靈請回部落並展開祖屋重建。這部紀錄片將神話傳說與現實、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交織,記述這個特殊而動人的歸還與重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