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再一次集結

在賽內加爾鄉間反思電影製作,並且提出對人類學自我/凝視的批判。這部電影「標示了不只是一種超凡的觀察精神讓我們這麼說吧,這絕對是一種愛慾般的迷惑」– Alberto Moravia, L’Expresso

以怪誕的修辭,《再一次集結》吸取了賽內加爾村民和其生存環境的精華,並以之來反思民族誌電影製作的預設。透過跳接和調查式的敘事,這一「紀錄片」顯著地和國家地理雜誌取向的權威姿態形成對比。– Laura Thielen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姓越名南

這部影片探索了越南女性在過去和現代社會中的角色。導演利用舞蹈、文本、民謠和居住在南北越與美國的越南女性聲音,挑戰官方敘事手法。這一理論和形式複雜的作品,探索了翻譯的困難,流離失所的生活樣態,並且批判了越南戰後與傳統的社會生活。本片獲得美國電影節藍絲帶首獎、舊金山當代美術館SECA電影藝術首獎、孟買電影節優異獎。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戀戀Fuzu

不舞.阿古亞那,1997年辭去在繁華台北的廣告公司的工作,回到故鄉來吉。受過現代美術教育的她開始在鄒族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她也關心部落的前途,向長輩學習如何用在地材料作出美麗又實用的生活用品,開辦部落教室讓更多族人一起學習創作,在森林裡舉辦藝術市集展出族人的各種作品。在這所有的企圖心和努力的同時,不舞沒有忘記那溫暖的初衷─山豬,讓牠們在森林中散步、享受花的芬芳、守候著這片山林,以及來吉的族人們。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Alis的心願

74歲的Cina Alis是高雄縣桃源鄉寶山村藤枝部落的布農人,她和兒子、媳婦、三個孫兒一起在六龜租房子住。Cina Alis很勤勞,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釀糯米酒、打米糕、刺繡、蓋雞寮、照顧孫兒,還能跋山涉水走回舊部落看七十多年前自己出生時的石板屋。從1939年的集團移住到2010年搬進永久屋,被迫搬遷了很多次;莫拉克風災後,藤枝部落塌陷,重建的希望渺茫,大部份族人都放棄了,只剩下少數人仍在等待,希望有一天能搬回山上……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越南女孩

一位美籍電影工作者,在她長達六個月的越南旅行中,遇到不同群的越南女性,並且紀錄下她們試著融入到一個全球文化的過程。《越南女孩》紀錄了亞洲新女性主義成長的陣痛期。這趟旅程跨越千山萬里,從古老地景到未來城市,這位電影工作者研究了越南的複雜文化與歷史,並且經歷了只有在與這些越南女孩碰面並相處後才有可能帶來的自我轉變。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游牧者的土地

以色列政府計畫遷移原先居住於耶路撒冷東部的貝都因人。過去四十年來,當猶太屯墾區和前哨站遍佈約旦山頂時,居於此的貝都因人被迫遷移至河谷下緣,接近危險的高速公路。於此同時,貝都因人的小屋由於沒有建築許可不斷被以色列民政局拆毀。敘羅莫雷克是一名無法被任何刻板印象描述的以色列律師,他是為阿拉伯貝都因人奮鬥的猶太人以及挑戰以色列司法的以色列人。他甚至說他有一個貝都因人的靈魂。這部影片探索了雷克和其客戶的個人關係。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敖魯古雅.敖魯古雅

中國北部的大興安嶺,有一支頗為傳奇的民族─使鹿鄂溫克。三百年前,他們來自更北方的西伯利亞。他們世代以打獵和飼養馴鹿為生,擁有自己傳統的生活方式。

2003年,他們走出了大山,搬進了政府所建的定居點禁獵也隨之來臨,失去森林和獵槍的鄂溫克人深感寂寞。酋長瑪麗婭.索,漠然地看著變化著的時代。時光悄悄流逝,鹿鈴聲也漸漸遠去……那片曾經熟悉的森林還會屬於他們嗎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屋頂上的士兵

希伯倫市,僅僅是世界地圖上的一個小點,但此地卻以作為以巴衝突的中心名揚四海。這裡也是族長亞伯拉罕安葬之地。三年來,導演伊斯特荷陶持續在屯墾區中進行拍攝,捕捉他們真實、甚至超現實的日常生活包括了士兵、猶太復國主義者以及他們的小孩一起玩耍的畫面。這是一部聚焦在人物特色上的紀錄片,其核心敘事描繪了電影工作者嘗試理解希伯倫極端主義份子的日常生活與動機的個人追尋。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兩種敘利亞

薩拉是在大馬士革的伊拉克裔服裝設計師。波楚住在遙遠的山區修道院中。這部堅實、具有洞見與出乎意外的紀錄片,提供了一個特殊觀點,探討對於面對殘酷政權卻截然不同處境的兩個人,「自由夢」意味著什麼?結局便是敘利亞革命前,充滿生命力的生活快照。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我想了解你的明白

「這是有關雷克族的故事,也是我如何認識他們的故事。我如何認識他們的傳統,成為其中一員,我的故事如何交錯進他們的故事當中。我也被捲入血腥、死亡、飽受威脅與生死存亡等與整個族群有關的事件裡面。甚至,我必須為此負責。」2001年一位文化研究者,保羅沃夫蘭,旅行到地球上最特殊、與世隔絕的角落。最終他落腳在新幾內亞雨林裡,兩年的生活中,當他們關係更為親密時,他瞥見一個被隱藏住的事實:黑暗且險惡的歷史曾籠罩這個族群……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邊城啓示錄

1949年,中國共產黨,全面佔領中國,戰敗的國民黨一路撤退到台灣,但最後一批撤出的國民黨部隊,仍藏在泰緬山區的叢林之中待命。這一等就是50年,他們在泰北成了名符其實的孤軍。這群流浪在異域的部隊,成了沒有國籍的人,不得不用鮮血交換泰國的身分證,在這齣歷史的悲劇下,身份的錯置,卻改變不了他們對台灣的認同。這是一場打了50年的戰爭,敵人是誰,祖國在哪也許誰也說不清楚。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對岸異鄉人

跨越台海兩岸、兩個家庭,闡述隻身於異鄉面臨的掙扎與困境……。 老柯,一個在台灣經商失敗的生意人,放下身段到大陸擔任台幹,想要東山再起;麗麗,一個從內地到深圳的打工女孩,透過網路認識了台灣老公,想要追求更好的人生。他們滿懷希望登陸對岸,不料詭譎多變的外在形勢與不時出現的內在衝突,使得築夢之路格外艱辛。到頭來,他們發現雖然生活在同文同種的華人國度,卻彷彿只能淪為繁華世界的局外人……。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零下四十度的思念

一個八歲的孩子,如何透過一趟旅行,理解家人之間的情感台灣出生的小桐,從沒有看過雪,但她的媽媽卻來自零下四十度的中國內蒙古。這個冬天,為了探望生病的外曾祖母,媽媽決定帶她一起返鄉。在這遙遠的雪國裡,她見到了結凍的食物,見到滿山看不盡的白雪,也見到疼愛她的外公外婆。但對她來說,最難忘的,卻是在這短短的一個星期裡,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媽媽,這個媽媽的臉上多了笑容,也多了眼淚。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鄉關何處

這是一部關於尋找與失落的影片。 由兩條敘述主線交錯,一是我的先生,姬姓內門木柵人,在血統上極可能是平埔後裔,然而他與他的家人早已遺忘了自己的來處,在看過幾張台灣早期平埔照片之後,展開了尋找自己身世之旅。另一條線,則是在八八水災之後,國內少數平埔文化保存完整的「小林村」一夕淹滅,為了重建平埔文化的音像,而開始的探尋之旅;為了讓歷史不在這次的災難中斷層,透過紀錄片在影音資料檔中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縫補起裂痕與傷痛。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最後12.8公里

2006年公路局以38億元的預算推動「台26線安朔到旭海」公路興建案,部落族人對此持不同的意見與立場。這是一部以部落為主體的紀錄片,充滿理性與感性的對話,深刻描寫土地與人的關係,讓社會大眾對於開發與保存之間,有更深入的思考與反省,公路的興建案讓部落族人有兩種不同聲浪存在,在這當中並沒有對錯,真正的錯誤在於有問題的政策,該如何讓生態保育與經濟發展走向雙贏的局面呢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島嶼的記憶

台灣蘭嶼與菲律賓巴丹群島,這個跨國境島嶼鏈區域,在百餘年前的口傳歷史中除了跨海姻親以及雙方航海交易牛皮甲外,近年來在這兩地間,已陸續進行共五次正式的「族群文化交流」活動,這個分屬兩個「島」、兩個「國」的雙方互訪可謂頻繁。然而,兩地的「尋根」雖再度引起對於歷史淵源的關切,但兩地間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歷史關係呢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監禁中的自由

塔哈爾監獄,40位女人、34位孩童、四間牢房,沒有罩袍。在阿富汗通常是看不到女性的臉龐的。在自家外,蓋住全身的罩袍徹底掩蓋了女性的身分,使阿富汗女性隱形並噤聲。只有在監獄中除外,在此她們無所可失。希瑪、莎拉、娜吉巴、拉提弗和許多其他人,她們的「罪行」和她們的故事再再見證了當人面臨可憎的生存環境時,所能展現出來的內在力量和尊嚴。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無冕皇后

「無冕皇后」是托馬.海曼關於家庭、失落和無家可歸感的刻骨銘心之沈思。海曼家的三個兒子一個接一個離開以色列,為了到美國追尋「更好的生活」。他們成全了自己的美國夢,卻摧毀他們母親的夢想。他們的母親,一個離婚婦女,被留在以色列和她兩個單身兒子一起生活,一個是異性戀,另一個托馬,是同志。導演托馬透過這部影片探索了五個兄弟和其母親經歷了流離苦痛和家庭團聚喜悅的親密生活。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彩虹伴我心

同性戀孩子,對於中國的父母來說是否一定是無法接受的事實這部影片拍攝了來自中國大江南北的六位媽媽,她們用親身感受講述與同性戀孩子們的故事,用愛化作一道彩虹,重新注解了中國式親情。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小天堂

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中心,有一座小型孤兒院,叫做「小天堂」。其中一位十三歲的孤兒名為利迪亞,原本有件發生在她身上的喜事:可以搬到其他更年長孩子居住的地方但不幸的是,喬遷這天卻得知一項令人震驚的消息,護士長說利迪亞感染了愛滋病……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人類動物園

19世紀末期,一名德國商人從智利的四個原住民族部落中,挑出從老到小共25個人,帶到歐洲在不同城市的展覽會場上,把他們像動物一樣地公開展示。導演漢斯‧莫奇跟歷史學者克利斯巴斯,重溯那段誘拐原住民、擾動不已的旅程。其中蘇黎世大學人類學系團隊發現卡瓦瓜文化中五位成員的遺骸。在歸還遺留的過程,突顯出今天仍存在不尊重原住民族與種族歧視的現象,也呈現出人類學家與卡瓦瓜後裔強烈的連帶關係……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A2-B-C

福島核電廠爐心熔毀後18個月,當地孩童承受嚴重流鼻血、皮膚長疹子跟甲狀腺囊腫等症狀。當地人缺乏透明公開的官方醫療檢驗報告,且學校跟家裡的輻射汙染,皆未能被有效消除。因此,孩子的母親們決定用自己的雙手,來測量跟檢驗輻射數值。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讓靈魂回家

台灣母系阿美族文獻中最有名的太巴塱Kakita’an祖屋柱子上有許多圖紋,講述著這個太陽母神後裔的種種神奇傳說。1958年大颱風將祖屋吹倒後,這些柱子被搬移到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收藏。近年在太巴塱年輕人的積極推動下,透過女巫師的媒介,讓Kakita’an家族和村落代表與柱子中的祖靈接觸、對話,最終將祖靈請回部落並展開祖屋重建。這部紀錄片將神話傳說與現實、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交織,記述這個特殊而動人的歸還與重建事件。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霧社.川中島

魏德聖拍攝電影《賽德克.巴萊》,引起各界熱烈討論「霧社事件」,屆滿81週年的「霧社事件」,縱觀國內外有關霧社事件的研究、論文、文章、書籍、影片……絶大多數為漢人及日本之資料。在一次與清流部落(霧社事件後裔居住地)的談話中,兩位部落的知識份子Takun Walis(邱建堂)、 Dakis Pawan(郭明正),期望有一個真正族人觀點的紀錄來呈現霧社事件。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吉普賽的故事

在巴里郊區賈琵佳,一個小型的吉普賽社群,在非法居住、搖晃的帳篷住所裡求生存。地方教會提供他們一塊建有組合屋的土地。但是市政府因為該地預計興建鐵路,而要阻擋這個提案。藉乞討維生的吉普賽人,正面臨驅逐拆遷危機。即使如此,他們仍然擁有強烈的社群意識,以及活躍的生活氣氛。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排灣人撒古流:15年後

鍾愛部落傳統文化的藝術家撒古流在離開部落多年之後,不忍見家鄉部落在88風災中所受重創與族人失去家園之苦,終於在族人的請求之下毅然回鄉扛起災後重建的領導重任……然而,在個人理想與傳統觀念之間,舊有與新存之際,隨著各種事務人事的進行,逐漸地顯露出溝痕與衝突……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南海舡人的回憶

在1915年,布朗尼斯勞.馬凌諾斯基在初步蘭島的田野工作,隨著大量有關性、巫術跟亡者靈魂的資料累積,他的作品為人類學者打下未來數十年的發展,並且建立他人類學之父的地位。經歷了四個世代,一百年後他的曾孫前往新幾內亞,重新拼湊出他的傳奇故事。這部影片拆解他身後,流傳在人類學界、馬凌諾斯基家族,以及新幾內亞被研究者的後代子孫裡的種種傳說及其矛盾。在歷史、記憶與傳說的回溯發掘中,《南海舡人的回憶》提問:「我們該如何回憶死者?」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二十歲的夏天

這是一部關於青春與夢想的紀錄片。覺安是藏醫班的學生,實習期間回到家鄉做藏文代課老師,即將畢業的她猶豫著是留在草原上教書,還是通過考試取得藏醫工作呢同齡的嘎瑪和多吉是草原上一起長大的小夥伴,藏曆新年他們來到覺安的家中,談論著自己對未來的理想。離開還是留下,他們的夢想能否在二十歲的夏天裡實現呢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鋼鉤人

現在街上看到別人身上有刺青、打洞或穿孔,你不會過於驚訝。有人把生日刺青在身上,強調真實年齡。那些看似乖乖牌的女孩們,也會穿上一兩個肚臍環。身上的穿孔逐年伸展開來,耳洞也日益增加。為什麼這是一種時尚風潮?為什麼標榜另類的青少年,有越來越多的追隨者?短片中的英雄好漢,將提出解答。迷人地方的本質。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關於吃這件事

在印度旁遮普阿姆利則的黃金寺中,每天有上百位志工準備十萬份免費餐點。這些助人者的雙手所構成的自發舞蹈,揭露了這一迷人地方的本質。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唱吧!斑鳩王

在這個特殊旅程中,兩位導演潛入印尼伊斯蘭教爪哇島的古老男子通過儀式:溫和、吵雜的鴿子運動。成千上萬的穆斯林男子前往廣場,由薩諾里將軍宣布全國斑鳩比賽冠軍。七百枝竹竿立在中央。男子帶著絢爛鳥籠,將他們心愛的鳥兒升起七米之高。評審團穿越聳立木樁叢,分辨出其中最有魔力的鳥叫聲。三個小時後宣佈最後贏家,勝利者即為斑鳩王。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神秘的莎瑪

這部影片探索了印度的伊斯蘭音樂傳統,並嘗試去找出當藝術家在創造「莎瑪」時,那一個讓他有可能同時成為創造者以及寧靜和喜悅的經驗者的連結。它闡明了藝術家在創作音樂時所援引的種種要素,並顯示了藝術家當下的生活環境和文化氣質如何型塑他音樂的音響質地。這部影片同時呈現出印度伊斯蘭文化的斑斕變化,以及印度伊斯蘭和在地要素,特別是與印度教的接觸和衝突。最重要的是,我們將會看到宗教系統既不獨立自存也並非是靜止的。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來自印度洋的歌劇

本片描繪《馬里亞納》歌劇,結合歷史與口說傳統,藉音樂詳述歐洲人與印度洋上的原住民,初次接觸的情景。那是由愛與暴力所鍛鍊出的故事。從十七世紀到今天,這個歷史故事隨著主角踏上精彩旅程,回到南馬達加斯加島陶拉納魯,那個一切開始的源頭。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大提琴的故事

一個木盒、四條線,存在了三百年。大提琴是與人形最為相近的樂器,無論形狀、大小跟聲音。十年間,一個女兒尋找從她父親身邊,被人偷走的樂器。一名工匠找尋鑿刻完美木材的最佳辦法。演奏家在世界各地旅行、彈奏樂曲。模仿家重新創造大師的聲音。大提琴,不只是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