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喀拉哈里家族:道路盡頭

1978年,在南非實行種族隔離政策30年後,如同大多數 Ju/hoansi人,Toma家族遷移至Tjum!kui地區以追求更好的生活,然而迎接他們的卻是貧窮、飢餓及暴力。馬歇爾與Toma家族事隔多年重聚,彼時他們正待重返世居的水源地,開始耕種……

a2

喀拉哈里家族:遙遠的家園

1951年,馬歇爾一家開始記錄Kalahari布希曼人的生活。在Nyae Nyae一地認識Toma Tsamkxao與其Ju/’hoan族人之後,馬歇爾記錄了Toma大家族如何藉著採集灌木食物及狩獵為生。這次相遇也開啟了馬歇爾與Ju/’hoan人之間延續超過半個世紀的拍攝情誼。

c1

喀拉哈里迷思的結局

《喀拉哈里迷思的結局》發生在南非喀拉哈里沙漠中祖瓦西人世居的奈奈地區。這部影片呈現約翰.馬歇爾和克萊兒.瑞奇在1950年代來此50年後的最新變化。二人後來創立了草根發展基金會,導演亞德安.史壯於1980年代末加入。從老膠捲到和社區成員的討論,這部影片敏銳地檢驗了祖瓦西人面對的問題(獅子、大象、保育主義者)以及挑戰文化上不能耕種的神話。

Pepper_Gesicht_Nah

嗨,AI

機器人時代即將來臨。科學家和科幻預想家確信,在未來幾年內,機器人將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類人類機器人並不只是另一個工具,它們的行為和樣貌都與生物相似,它們更像是地表上的另一種新生物。我們就像是機器人,機器人已存在在日常環境中與人類互動,我們將從這項新科技中獲得什麼?而我們又會失去什麼呢?

 

 

 

 

d13

嘉年華的真相

圖西什村是克羅埃西亞有名的面具嘉年華表演的起源地。自四十多年前開始,每到了嘉年華慶典,表演者便不願再留在村裡,而應邀到別的城市表演。三年前,圖西什村為了本部影片的拍攝,籌備起久違的嘉年華。本片將帶領我們進入面具表演者拒絕表演的背後真相。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嘻哈戰爭

身在現代美國社會的日裔青年真吾,發掘了一段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裔美國人在美生活的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境內持續數十年反亞裔的種族歧視,甚至強迫當時在美的日本人住進拘留所,直到1988年通過了公民自由法案,才取得平反,美國政府也遲至當時才向日裔美人正式道歉。真吾以一首「珍珠港」嘻哈樂曲,探討他對歷史所做的深刻反省。

對於某些成年人而言,青少年無疑是完全不同的族群;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想法、音樂、生活方式。真吾打破語言、字彙的限制,重新組合、創造新意,透過這個藝術形式追尋人性的真實面。精闢的歌詞傳達了他如何「嘻哈」社會關懷,如何「繞舌」人性價值,並透過創作和演唱以了解他的祖國並尋求對移居國的認同。本片嘻哈風味十足,觀眾可透過歌詞,進入新一代美籍日本人的世界。

官網劇照 (4)

回家靠岸

被迫在年輕時離開他的部落,帝尼阿的流亡生涯即將結束: 他能夠在他的族人中找到一席之地嗎?為了找尋答案,他追隨另一個跟他一樣生存在兩個文化間的旅人朱奧.德.露茲的足跡,跨越巴西中心的阿拉瓜亞河和欣古河流域。朱奧是一個探險家之子,被印地安人綁架並撫養長大,最後回到他的原生家庭。透過那些見過他的人的幫助,帝尼阿重述了朱奧的故事。不斷追尋著的帝尼阿,回到他自身經驗,喚起回憶,引發反思,並將這些分享給我們。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在信仰與愛情之間

達娜和阿米特在他們25歲時相遇、結婚、育有二子。在第二個孩子出生之後,阿米特成為了哈迪姆猶太教徒,而達娜則維持世俗猶太文化。他們依然深愛彼此,然而,他們之間的愛是否可以超越兩個信仰之間的鴻溝呢?

0_o9qWmr

在惴惴不安中面對

格利森獎(倫敦影展最佳紀錄長片獎)得獎導演艾芮絲.札琪進入提哥雅──位於西岸的以色列猶太屯墾區的中心,開啟一段與當地居民的對話。不同背景的居民從起初的懼怕這名左翼入侵者,到後來逐漸對她敞開心胸。他們誠實、出乎意料、有時令人莞爾的對話,為停火線兩側的以色列現實狀況提供了新的視野。

 

讀《在惴惴不安中面對》

官網劇照 (3)

在風中飄泊

儘管一無所有,兩個雅茲迪女性荷迪爾和納摩想方設法讓她們的家人過上像樣的生活。在恐怖組織「伊斯蘭國」針對他們族人的大屠殺威脅下,他們被迫離家到難民營中尋求庇護。夾在伊斯蘭國的暴政與她們的希望之地:歐洲之間,她們的處境顯得黯淡無光。《在風中飄泊》以詩意的眼光看到這些女人們的生命故事,並且是一個關於她們在難民營日常生活的抒情之旅。

劇照 (2)

地海之詩

拍攝於梅爾維爾筆下的佩科特號追逐那條鯨魚莫比迪克的同一片海域,《地海之詩》捕捉了人、自然和機器的合作衝突。

使用無數個攝影機攝製——拋擲的、懸掛的、由漁人拍攝再交給導演的——這是一個關於人類自古即有的活動描繪。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垃圾堆中的夢想

1987年次的厄蕊斯‧哈吉拉在東非最大丹多拉垃圾場長大。數以千計的人住在這個垃圾場附近,在奈洛比居民丟棄的垃圾中找尋可用的物品。厄蕊斯回到她幼年時期居住的地方,拍攝了五位垃圾場的居民,其中包括她一個即將成為父親的好友泰克斯布克、想整理好滿是灰塵的垃圾場的雜務工鉤口和想在音樂創作有所突破的饒舌歌手馬沃克。這是一部感人且衝擊力強大的紀錄片,帶領觀眾看見厄蕊斯貧民窟鄰居們的堅毅、哀傷和夢想,在巨大垃圾桶之中的夢想。《垃圾堆中的夢想》從非洲的貧窮之中述說,一個關於希望、友情、絕望和背叛的故事。

g2

城市農民曆

來自屏東的阿郎夫婦,在台北關渡平原上耕作。與城市的近距離,帶來了許多衝突:財團購地、廢土傾倒、焚化爐落塵、休閒與農業的抉擇。阿郎除了要應付天災地變,還要面對這些農民曆上沒寫的事。

g3

外傘頂洲的故事

孤懸在台灣西部海域的外傘頂洲,十餘年來面積嚴重縮減。倚賴沙洲維生的漁民們,在時光的流逝中,面對這座逐漸漂移、形似「家」的沙洲。本片藉由四段與沙洲關係密切的生活故事,娓娓述說外傘頂洲的滄桑變化。

夢洄劇照01_結果

夢洄

儘管處在基督宗教昌盛與醫學發達的年代,對原住民族來說,傳統信仰始終是被需要的。想要知道往生者的心願,只能透過巫醫的占卜與儀式來得到解答。在當代,這些傳達祖靈意志的人,數量日漸稀少,但他們仍舊堅守岡位,希望能夠建立橋樑;但不論是尋求儀式的患者,還是巫醫本身,在儀式後仍有各自的問題要面對。

 

f4

大人沒說的事

這是部關於身分認同的個人電影。在導演的奧斯陸童年與青年時期,她的母親從未告訴她具有挪威的北極區薩米族背景。母親為何不說?導演又為何突然在人生的中途變成薩米人?本片將帶領我們一探究竟。

大地遊魂

大地遊魂

1999年,東南亞第一條光纖纜線於高棉、泰國及越南邊境架設。這條電纜從歐洲沿著絲路一路鋪設過來,整個架設的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給高棉人民。無田地的農人、退役的軍人及貧窮的家庭全都湧進這些工作。纜線的鋪設需要靠人力挖掘、埋設管道,因此這些人便沿著一段段的工程像流浪者般地討生活。

因為高棉長期的戰爭,大多數的人都不識字。這些人投入纜線鋪設工程只能做純勞力的挖掘工作,而且要冒著可能挖到未爆彈或地雷的危險。但是工人們日夜辛苦地挖掘所換來的薪水只夠勉強糊口,如果遇到生病、受傷或分配不到下一段的工作,便會立即斷炊。這些人拖著疲憊的身體挖掘著,不挖就沒飯吃,繼續挖也不知道明天會如何,未來又在哪裏,進退兩難。

光纖的進入代表著高棉即將擁有與世界同步的資訊,這也意味著經濟的進步將隨之而來。但對於這些因戰爭而不識字,甚而失去土地、財產的人們而言,未來將何去何從仍不可知,他們要面對的還是迫切的基本生存問題。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大提琴的故事

一個木盒、四條線,存在了三百年。大提琴是與人形最為相近的樂器,無論形狀、大小跟聲音。十年間,一個女兒尋找從她父親身邊,被人偷走的樂器。一名工匠找尋鑿刻完美木材的最佳辦法。演奏家在世界各地旅行、彈奏樂曲。模仿家重新創造大師的聲音。大提琴,不只是樂器。

d8

大酋長的葬禮

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所羅門群島,屬美拉尼西亞群島,西與巴布亞新幾內亞,東南與瓦努阿圖隔海相望。早在3000年前已有人在此居住。1568年被西班牙人發現並命名。後荷蘭、德國、英國等殖民者相繼到此。1976年1月2日實行內部自治。1978年7月7日獨立。

1994年攝影小組拜訪在所羅門群島的大酋長,計劃為他拍攝一部影片。不幸地在1996年攝影小組重返故地,卻發現大酋長不幸因口腔癌身陷病床。雖然身染重病,但大酋長仍然同意被攝,以留給後代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