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月亮.男人》

《月亮.男人》是原視在2022年五一勞動節推出的「我,存在—勞動故我在」系列影片之一,說的是1999-2004年間一群參與建造台北 101大樓之阿美族技工的故事。 這部片以阿美族人述說的勞動回憶為主軸,交錯呈現當年他們蓋101的舊影像與今日在部落生活的樣貌,而其中穿針引線的靈魂人物是導演20多年前在台北認識,如今已回到太巴塱多年的Majaw,他的生命史相當戲劇化地顯現了台灣政策和國際局勢所帶來的影響那時候林務局最有錢賺,想說自己去讀森林科好了,因緣際會就考上花蓮農校森林科,那時候很熱門,還沒有畢業的時候中華紙漿一些大型的木材行都已經找我們要去他們工廠實習,後來怎麼曉得要禁伐,林務局要撤,從此我們這個林務局的夢就碎了。然後有一年,中華紙漿追蹤我們這個技術人員,很榮幸我當組長被派遣到印尼,後來為什麼會回到台北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我念的原住民專班》

2011年十月教育部發出一紙公文,鼓勵各大學透過獨招管道設立原住民學士專班,2013年年初,原民會隨之祭出了相關補助計畫,外加名額加上經費挹注的誘因,引燃了全台設立大學原專班的熱潮。弔詭的是,儘管目前已有約20所大學成立近30個原專班,但仍舊有許多人完全不知道它的存在,或是對其性質有所誤解,這正是《我念的原住民專班》這部紀錄片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原專班政策主要是為了提高原民生念大學的比例,同時也要求課程裡不只有一般專業知識,還能讓學生學習到文化,後者是原專班不同於一般科系的特色,但也是最難的重擔。撒舒優導演以屏東大學原專班為拍攝對象的這部紀錄片,即是聚焦在原專的文化課程/活動,以及使其得以實現的靈魂人物排灣族老師Tjuku–之上。 透過導演細膩的鏡頭與深入的訪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朴姜雅凜結婚了》:韓國的性別新日常

  如果您對韓國性別議題的印象停留在《82年生的金智英》,那您一定要來看這部片,認識一下朴姜雅凜這個新世代的韓國女生。 《朴姜雅凜結婚了》這部片,講的是導演朴姜雅凜自己的故事。她在拍攝第一部紀錄片時偶遇了社會運動者兼廚師的丈夫鄭成晚,兩人開始共同生活。雅凜想完成去法國學習藝術的夢想,主動開口向成晚求婚,兩人結婚並前往法國開始留學生活。問題是,雅凜有自己想在法國完成的夢想,但成晚究竟去法國要做甚麼呢雅凜建議成晚不如就去法國學廚藝吧,但成晚沒有法語基礎能力、移居法國也不在自己原本的人生規畫當中,到了當地,就只能擔任起家庭主夫的工作,開始買菜做飯、打掃整理家務的生活。 完成留學法國的夢想後,雅凜又開始計畫想要懷孕生子的事情。她一直想要小孩,滔滔不絕的討論起各項生小孩後可以享有的補助。成晚則在一旁聽著、默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穿梭在詩歌與幽靈間──《漂流:羅興亞故事》

  孟加拉東南方的庫圖帕朗難民營(Kutupalong refugee camp)原本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1991年,緬甸軍政府以「驅逐外國人」為由,展開「整潔與美麗國家行動(Operation Pyi Thaya,又譯Operation Clean and Beautiful Nation)」,迫使二十多萬羅興亞人逃離,其中許多人往西越過邊境,抵達孟加拉,定居在孟緬邊境的這個家。 然而三十年來,緬甸內部的族群衝突從未完全平息。2017年夏日,緬甸軍方以若開邦境內羅興亞叛亂分子武裝襲擊一處警察崗哨為由,展開清剿行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