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部落的秘密

人類學家的秘密:《部落的秘密》觀後感

日宏煜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理解「他者」長久以來是人類學家進入田野工作的最主要動力,而「參與觀察」式的研究取徑則是許多人類學家用來收集田野資料的主要方法,透過長期居住在田野地,人類學家嘗試和被研究者建立關係,除觀看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外,也試圖學習及過著與被研究者相同的生活,希望藉由身體的實踐去貼近「他者」的物質文化、行為與思考模式,乃至於對「他者」的文化有一全貌性的了解,之後,將「參與觀察」所得的田野資料加以分析與詮釋,做為其發表民族誌或學術文章的素材。

不可否認的,「參與觀察」式的研究策略確實幫助人類學者收集到豐富的第一手的田野資料,但因為這種研究方法所衍生出來的倫理爭議,卻也不曾間斷,荷西. 派廸夏的這部記錄片,即透過傾聽生活在亞馬遜河流域Yanomami人與人類學家接觸的經驗及人類學者們對彼此田野工作的批判,深入地討論被研究者與研究者二種文化在田野工作的接觸過程中,所產生的研究倫理議題。

本片所探討的第一個議題是關於被研究者與研究者權力不平等的現象,在收集田野資料的過程中,由於研究者的階序往往高過被研究者,故導致被研究者往往成為研究者的「報導人」,而為了獲得所需的資訊,研究者常利誘「報導人」,要求他們提供研究所需的資料,使得田野調查成為了利益交換的過程,甚至研究者為了滿足個人需求,會以回收交換的物品為威脅,要求被研究者提供特定的「服務」,例如法國人類學者Jacques Lizot為了滿足其個人在性方面需求,強迫協助田野調查的Yanomami青年為其進行口交,如不答應其所求,則追回所贈與的物品 (槍枝)。此外,部份Yanomami頭目則為獲得研究者的所提供的物品,則以部落年輕女性為交換條件,強迫部落女性為研究者提供性服務或嫁給研究者,或許男歡女愛是西方社會的常態,然而這些進入Yanomami部落的研究者,卻視研究為利益交換的管道,罔顧人類學的學術倫理,接受頭目的交換條件,是故他們的行為反應出了「報導人」與研究者權力關係不平等的事實。

而在知識生產的過程中,由於權力關係不平等,造成被研究者的意識與行為常被人類學研究者扭曲的情形發生,為了滿足人類學者對於「他者」的想像與假設,部份研究者只採用片段的田野資料做為論證的根據,所以發生了到底Yanomami是一個和平或是充滿爭鬥暴力的社會之爭論,甚至是針對後者,不同的研究者亦有不同的論述,因此,這些彼此矛盾的觀點,不但造成學術社群內部喋喋不休爭論與控訴,甚至因為無法提出一個全貌性的觀點去理解「他者」,降低了人類學知識的說服力。

本片所探討的第二個議題與人類學知識的應用有關,由於人類學家常被視為「文化的詮釋者」,故也成為其他研究者進入「他者」社會的中介,然而這種角色有時也為被研究的社群帶來災難,例如美國人類學者Napoleon Chagnon是二十世紀中期研究Yanomami的權威,在1960年代末期,美國為測試不同人類族群對麻疹疫苗的生理反應,故邀請Chagnon帶領生物醫學研究團隊進入Yanomami的部落,為Yanomami人施打麻疹疫苗,Chagnon應用其人類學知識,成功地介紹研究團隊進入Yanomami的部落進行研究,然而在缺乏週全的考慮下,這個計畫卻也意外地將麻疹引入了這個與世隔絶的族群,導致許多Yanomami人因感染麻疹而死亡,Chagnon也因此失去其在Yanomami社會所累積的名聲與友誼,而無法再回到其田野地,然而諷刺的是,時至今日,Chagnon在西方社會的某些研究社群中,不但沒有因為其誤用人類學知識導致其所研究社會成員死亡而受到讉責,反而被視為一位追求科學真理的英雄,受到支持者的讚揚。

誠如一位Yanomami對鏡頭所說:「不要再拍攝了,放了我們吧,我不再相信你們所說的話,因為你們都是騙子。」這確實是Yanomami人對外來研究者的沉痛控訴,回顧這個發生在亞馬遜河流域的故事,對人類學來說不啻是一段慘白的歷史,為了不再讓「他者」再次成為人類學研究下的受害者,這是一部值得每一位從事人類學研究的學者與學生仔細觀看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