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分域大道》

來自英國導演 Matthew Torne 的分域大道(Last Exit to Kai Tak)》,是本次民族誌影展中唯一一部關於香港的電影,在如今的時節,相信入場人數不會少。過往,民族誌影展的熱門影片,多與世界各地的原住民議題相關。但今年很不同,也許因為主題詞落在「主權」,許多直擊社會政治議題的「非典型」民族誌紀錄片入圍,還未放映就引起不少關注和討論,其中就包括這一部《分域大道》。

今年6月,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迄今已超過100天,仍在持續,有學者稱之為「自由之夏」。來自世界各地的聲援從第一天就開始加入,台灣也不例外。位於台北公館地下隧道的連儂牆上,對於台港命運的相接,出現了三種解讀: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今日香港,今日台灣;昨日台灣,今日香港。第一種,指的是香港若失守,下一步面臨相似命運的,就是台灣。第二種,指的是香港和台灣處在同樣的壓迫下,沒有誰比誰更幸運,或是離芒果乾更遠。第三種,指的是今日香港人爭取民主,就猶如台灣歷史上從戒嚴到解嚴,從二二八到美麗島再到今日的台灣。不論你信服哪種解讀,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關於香港的討論和關注,在今年夏天的台灣已到達近年以來的高點,甚至成為一般大眾也會關心的議題。

不過,不論是導演拍攝此片,還是影展徵集、挑選影片的時候,都還沒有人預料到這場運動的爆發。到了今時今日,觀看此片的意義已經大不相同。這是一部拍攝於2014年雨傘運動之後,2019年反送中運動之前的紀錄片,拍攝時間為2015年4月到2017年8月。若以雨傘運動為分隔點,這部影片是傘後紀錄片,紀錄的是標準的「傘後抑鬱」時期。若觀眾想要看傘運紀錄片,可試試梁思眾導演的《傘上·遍地開花》,以及陳梓桓的《亂世備忘》,前者入圍了去年金馬最佳紀錄片,後者在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獲得過「小川紳介獎」。若想看看雨傘運動之前,更早一些的香港社運紀錄片,本片《分域大道》導演的前作《未夠秤》紀錄2012年反國教運動時的黃之鋒和社民連「馬仔」,也是一部優良之作。但和以上所有這些影片的基調都不同,引述香港影評人家明的說法,本次放映的《分域大道》籠罩著一股「黯淡迷霧」的氣氛。正因如此,台灣觀眾入場前,可能要做一點心理準備:你會在這部紀錄片中,看到一個和當下的,「戰鬥狀態」的香港非常不一樣的香港。

但是,看到和理解那「黯淡迷霧」時期的香港,對理解今日香港的境況,是不可或缺的。2014年,雨傘運動佔領了香港金鐘、旺角、銅鑼灣三地長達79天,時間長到佔領區派發的免費物資從退熱貼變成了保暖毛毯,但仍未能爭取到運動訴求:特首及立法會雙普選。民氣聚集,但卻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運動落幕,不少人心灰意冷,乃至於陷入傘後的創傷。從今日回望,這中間的五年,是香港不斷繼續受壓,但又不斷重新聚集民氣的五年。而《分域大道》所紀錄的,就是五個香港人在這幾年當中的生命歷程。

五人中,觀眾最熟悉的是黃之鋒,那幾年,他成立新政黨「香港眾志」但卻備受嘲諷,國際交流和受訪成了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他的夥伴林淳軒多次因參與社運被捕,窮困潦倒,在社運組織中開會、辦活動、上電台,好像光鮮亮麗,但實則苦於生計,陷入迷茫。在雨傘運動的金鐘佔領區擔任東區防線的劉偉德是第三位主角,他不甘心於運動的失敗,自己出錢出選區議會,想從最基層的社區政治做起,同時又面臨著母親病重離世的打擊。備受爭議的「熱血公民」組織發起人黃洋達幾乎退出政治,活躍的領域只剩下自己開辦的網路電台和一場與政敵的拳擊真人秀。因參與和聲援雨傘運動而被中國大陸全面封殺的香港歌手何韻詩,則在從零開始學習自己經營獨立音樂品牌,在一場演唱會中,思考「香港人」的身份到底代表了什麼。

透過這部影片,你會看到五個人的生命史,在傘運結束後的幾年間被紀錄為一個「切片」。同時,本片也是一座城市在歷史中的一個重要切片。你看不到街頭運動的衝突和激情,看不到憤怒的集結和充滿希望的吶喊,看不到未來。你的觀影感受,也許就像在低著頭的人群中快速穿行,在那些細瑣的日常乃至生活的荒誕中,看到每個人面前,都有一片迷霧。一場曠日持久的雨傘運動結束了,香港人還可以如何?這是這部紀錄片的大哉問。

而此時此刻的香港,正以行動回答這一問題。籠罩影片的愁悶與不甘心,實則就是今年這場運動重要的情緒積累。你以為那年失敗了,其實留下來的東西,包括片中的那些情緒,都成為自由之夏的基底,使得這場新的社會運動更加有力量,更加廣闊而持久,對未來有更多的想象力。

導演 Matthew Torne 雖是英國人,但在牛津大學當代中國研究系修讀碩士時,論文題目為「後殖民時代的香港政治」。在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他說自己去過全世界許多地方,但真的找不到一個地方像香港。他給影片取名為《分域大道》,借用了灣仔分域街的地名,而真正的含義,其實還藏在英文名「Last Exit to Kai Tak」之中。Kai Tak 是啟德二字的粵語發音,字面上指香港舊啟德機場,代表1997年之前的香港,乃至於香港人記憶中或是想象中的舊時美好香港。但這又並不代表戀殖。實際上,Kai Tak 已經成為一種遙遠而模糊的意象。而「Last Exit to Kai Tak」,又真的可以對應到九龍東,舊啟德機場的舊址上,一條沒有拆盡的斷頭的路,那確實是通往啟德的最後出口。啟德機場已在1998年停止使用。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精彩的紀錄片在2018年已於香港上映,可是卻被商業院線拒之門外,只能做小規模的獨立放映。這當然不是因為 Matthew Torne 來頭太小,或是影片質量太糟,個中原因,稍有觀察到今日香港狀況的觀眾,一定不難猜到。

 

看《分域大道》電影預告